曾司琦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我到七台河已四年了。我常被问:“从山东到煤城,后悔吗?”我总笑笑,不说话。
有一次,我踏进茄子河区岚棒山的密林深处,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部遗址纪念馆的木门吱呀一声,把我拽进85年前的风雪。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七台河不只是“煤城”,更是一座把山河刻进名字的城市。后来,我逐渐明白,我的四年,也不只是“选调生履历”,而是被山河点名的注脚。
2022年10月,我被组织部门安排到茄子河区茄子河镇东河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开始了我的驻村工作。入户走访时,我一脚踩空,雪没过膝盖。我忽然想起之前在书里看过的一句话:“东北抗联战士行军,雪齐腰,每走一步都要先用手把腿拔出来。”原来,所谓“驻村”,是先把自己埋进雪里,再学会像种子一样发芽。
茄子河区有个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部遗址。我们在这里开展了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在遗址纪念碑前,我们列队肃立,齐声再诵入党誓词,声音穿过松林,如滚烫的脉流撞向碑身。党员干部们屏息停步,仿佛触到当年火烤的岩石、开裂的草鞋——那股不肯低头的胆气,至今仍烫着掌心。
前不久,我乘高铁从哈尔滨返程,路过一片白桦林,夕阳把树梢镀成金色,像极了我第一次在七台河看到的景象。我忽然懂了,山河无言,却用四季更替回答所有问题:你来了,你走了,你留下了什么?
七台河四年,我从“外来选调生”变成“山河点名的人”。下一次,当有人再问我是否后悔,我会带他去看茄子河区的京石泉村、矿工广场的邮筒、桃山公园的朗读亭,然后告诉他:“你看,我把名字写进了山河,山河也写进了我的名字。”
(作者单位:七台河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