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社区能人变成“社区合伙人”,为居民排忧解难;与志愿者一起手工制作文创产品,售卖后帮扶辖区孤困人群;打造微信公众号,办事指南、社区服务电话等触手可得……哈尔滨市香坊区六顺街道赣水社区探索新时代基层治理新路径,打开居民参与治理的通道,架起通往幸福生活的桥梁。
能人变身“合伙人”,社区吹哨齐报到
一把剪刀在红纸上灵巧游走,纸屑纷飞间,一朵牡丹渐次绽放。在赣水社区的手工文创屋,何英正耐心指导几位老邻居剪纸技法。作为剪纸达人,何英现在有了新身份——“社区合伙人”。“社区一‘吹哨’,我们这些有手艺的老街坊就来‘报到’,既活动了筋骨,又让楼道变美了,心里也热乎乎的。”何英十分认可自己的新身份。
社区能人变身“社区合伙人”
将社区能人巧匠变成“社区合伙人”,是赣水社区创新基层治理的一个生动缩影。在这个拥有常住人口2704人的社区里,如何精准对接居民需求?社区书记王作鑫带领团队持续摸索求解。
社区工作人员深入网格,摸清每家每户的情况,更用心挖掘居民中的“宝藏”:会修理的吴志忠师傅、爱心医生张昊天、花草养护达人尹建忠、擅长烹饪的徐宣丽、非遗传承人何英……社区广泛吸纳辖区党员、商企、志愿者等,邀请他们签订共建协议,成为“社区合伙人”,推行“居民需要、社区吹哨、能人报到”的新模式。
“以前家里水管堵了、想学个手艺,总愁找不到人。现在,社区有了‘能人库’,需求在网格群里一说,很快就有‘社区合伙人’响应。”一位居民感慨道。截至目前,社区已登记在册的能人巧匠达30余人。他们活跃在社区各个角落,爱心义剪解决老人“头”等大事、送医上门温暖病患、美食课飘香满楼……去年以来,由“社区合伙人”领衔的志愿活动开展了62次。同时,“社区合伙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协助关怀特殊人群、调解邻里纠纷,逐渐形成了各方参与、多元共治的格局,不断扩大基层社会治理的幸福“朋友圈”。
网格员制作手工艺品
一起“赣”好事,小文创汇成大暖流
走进赣水社区一楼服务大厅,一辆小推车格外引人注目。车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手工制品:印着励志话语的帆布挎包、色彩鲜艳的冰箱贴、精美的画作摆件……社区工作人员热情介绍:“这些都是手工制作的一起‘赣’好事文创产品,卖出的钱,用来帮扶辖区的孤儿和独居老人。”
这个充满温情的项目,源于社区党委书记王作鑫的一个朴素想法。“最初就是想为困难群体多做一点事。”王作鑫回忆,最初是她和网格员们利用业余时间动手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没想到,这份心意迅速感染了很多志愿者和爱心企业。
项目被命名为一起“赣”好事,采用“以买代捐”的模式。“我们制作了一些文创的背包,上面印上好看的图案,还有激励的话语,非常受年轻人的欢迎。”辖区一家医院加入一起“赣”好事,工作人员制作了一批手工挎包送到社区,社区再低价售卖出去,用“换来”的钱给社区困境老人购买生活用品。
爱心居民、关注社区发展的各界人士踊跃购买,涓涓细流汇成慈善活水。售卖所得为孩子购置了新书包和学习用品,为独居老人送去了米面油和暖心的慰问……更贴心的是,社区还将部分文创产品免费赠予特殊群体和商户,26位独居高龄老人每人配备了防走失钥匙链,10家餐饮商户收到了实用的安全知识冰箱贴。
群众打卡一起“赣”好事宣传牌
新途径职教市场部主管任红志表示:“赣水社区一起‘赣’好事公益活动载续温情,为企业搭建了平台,我们将持续参与进来,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赣水之家”一键通达,智慧服务零距离
在赣水社区,智慧赋能同样深入肌理。去年5月,社区精心打造的“赣水之家”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成为居民掌上的“百事通”。
“这个微信公众号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输入’,特别照顾像我们这样不太会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社区居民张大爷边说边演示。他在对话框输入“电话”二字,社区地址和联系电话瞬间弹出;输入所属楼栋的数字编号“11”,对应的便民服务卡一目了然;想找网格员,输入指定数字就能直接添加微信;输入“110”,辖区派出所民警电话便能一键获取。
“赣水之家”微信公众号集纳了社区党建动态、详尽的办事指南(涵盖优待证、高龄津贴、新生儿医保等15类便民服务)、及时的“小赣广播”(通知公告、政策宣传)三大板块。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社区的事情,办理各项事务更便捷高效。“赣水之家”微信公众号还嵌入了“一刻钟服务圈”功能,辖区医院、药店、美食、公交站点尽在掌握。自上线以来,“赣水之家”微信公众号在线解答和协助居民解决实际难题60余件,成为宣传政策、服务群众的“新桥梁”。
智慧赋能服务
从发掘“社区合伙人”激活内生力量,到创新一起“赣”好事汇聚慈善暖流,再到打造“赣水之家”微信公众号实现智慧服务“零距离”,赣水社区以一系列务实创新的“小招数”,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撬动了基层治理“大效能”。社区合伙人郭高中道出了大家的心声:“社区给了我们发光发热的舞台,大家有了‘共创家园’的认同感,热情自然高涨。”如今,在赣水社区,多元参与、共治共享的“幸福朋友圈”正越绘越大。
记者 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