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文化旅游
    沂蒙红嫂后人于爱梅:“沂蒙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过去十年,山东沂南69岁的退休中学教师于爱梅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将沂蒙红嫂故事和沂蒙精神讲给更多人听。在学校、社区、军队,省内省外……十年来,她讲了3000多场。而她的另一重身份是沂蒙红嫂王换于的孙女。

    69岁的于爱梅在讲述沂蒙红嫂的故事。 席聪聪 摄

    1888年出生的王换于被很多人亲切地称为“沂蒙母亲”。抗日战争时期,王换于家是红色堡垒户,罗荣恒、徐向前、朱瑞、黎玉、郭洪涛等党政军高级干部都曾在她家工作生活过。她像母亲一样全力保护着这些革命干部和他们的子女。

    抗战时期,日军扫荡,环境险恶,徐向前委托王换于在她家小院创办战时托儿所。这些孩子中,最小的仅几天大,最大的不过七八岁,包括罗荣桓的一对儿女以及几位烈士的后代。从1939年秋到1942年,托儿所的42个孩子在王换于及家人照顾下健康成长,而王换于的4个孙子却因营养不良、照顾不周先后夭折。

    炮火硝烟中,这位沂蒙母亲对当时正在哺乳期的儿媳说的一番话,80年后读来,仍令不少人泪目:“这是烈士的后代,让他们吃奶,让咱的孩子吃粗的,咱的孩子就是磕打死了你还能生育,烈士的孩子死了,就断了根了。”

    沂蒙红嫂纪念馆中的王换于事迹陈列室 席聪聪 摄

    在沂蒙革命老区,有千千万万个像王换于一样无私奉献的“沂蒙红嫂”,她们用实际行动书写了“爱党爱军、忠诚坚韧、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红嫂精神。

    “我是红嫂的后人,绝不能给前辈抹黑。”2004年退休后,于爱梅决心要做些事情,让沂蒙精神流传得更远。

    从那时起,于爱梅走上了自费拥军的道路,每年她用于拥军的花费都在1万元以上,而她每个月的退休金仅2000元。

    2010年,于爱梅开始担任沂蒙红嫂协会的名誉会长,也是从这一年起,她开始走上讲台,向公众讲述自己眼中的红嫂事迹和沂蒙精神。

    随着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和认可,2016年,于爱梅成立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首批会员仅136人,“我专门设置了比较高的门槛,那就是会员必须首先是党员”。如今,这一促进会的会员已增至300余人,还在省外不少城市设立了分会。

    时代潮流不断更迭,有些年轻人认为沂蒙精神似乎已经过时。面对类似质疑,于爱梅坚定地说:“沂蒙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不忙的时候,于爱梅喜欢来沂蒙红嫂纪念馆走走,看看奶奶的老照片和珍贵的影像资料。有时她会在奶奶的雕像前轻轻哼起沂蒙小调,歌声悠扬,在古老的石屋里慢慢漾开,穿过历史的记忆,直抵人心。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