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要闻关注
    【地评线】东湖评论:感悟“千里共同途”蕴含的爱国情怀

    近日,杨振宁先生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为主题,在清华大学发表自己的百岁演讲。再忆至交,杨先生讲道:“稼先,我懂你的‘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有自信地跟你说,我是后50年合了你‘共同途’的途,我相信你也会满意。”对故人隔空讲的一席话,没有一个词提及“思念”“缅怀”,但又处处饱含对故人浓浓的情谊,满是心系祖国发展、愿为祖国奉献、甘为事业坚守的精神默契,非常耐人寻味。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研究、设计工作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是杨振宁中学、大学、在美国的知心朋友。1971年,留美从事科研的杨振宁首次访问新中国,与邓稼先见过后收到了他的一封信。信里首先解开了杨振宁的疑惑,强调中国的原子弹基本没有外国人参与。信中引用了毛主席的一句话:“成千上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与杨振宁共勉,希望他“在国外时能经常想到我们的祖国”,也希望与老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真挚朴实的字字句句,既是在与友人惜别,更是在提醒好友无论身在何方都要心念祖国。希望大家不仅在科学研究上“同途”,更希望能够在为推动祖国发展进步的事业上“同途”。这次访问,对杨振宁以后50年的人生轨迹有了非常大的影响。2003年起他回国定居并在清华大学任教,在培养和延揽人才、促进中外学术交流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逝者如斯,历经半个世纪的沧海桑田,虽天人永隔,两位先生地久天长的友谊不曾淡去;光阴荏苒,已有50年历史的信纸淡淡发黄,但见字如面,一代知识分子对祖国的赤子之心熠熠闪光。当爱国情怀超越个人情感,带来的精神共鸣就能够穿越时代长河、跨越历史星空,直抵每一个中华儿女内心深处,并总能激荡起令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的朵朵浪花。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不止是两位先生,在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还有无数的中华儿女时刻都在用实际行动为“同途”作出生动诠释。他们可能是驻守边疆,将对家人思念深埋心底的边防战士;可能是执甲逆行,不顾个人安危冲在防疫一线的白衣天使;可能是偏远山区,为教育事业、扶贫事业不惜贡献出生命的党员干部......源自始终不渝的报国之志、砥砺奋斗的爱国之情、崇德修身的爱国之心,他们虽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岗位,但依旧同心同德、同力同行,把爱国情怀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

    “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地方。但是,那里有黄山么?有黄河么?有长江么?有长城么……既然这些都没有,那么,祖国就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地方。”国庆将至,人们对祖国的归属感、自豪感,必将汇聚成更加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书写出精彩纷呈的中国故事、复兴篇章!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column.name} - 黑龙江新闻网
    重点推荐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