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汇聚“拾柴之力”共享发展成果 代表委员热议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民生冷暖见初心,一枝一叶总关情。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诸多百姓关注的热点、焦点都被列入“民生清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关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办好30件民生实事。”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新举措令人期待。如何缩小收入差距、推动共同富裕?也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话题。

    培养致富带头人 带动就业惠民生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省人大代表李开利谈起共同富裕的话题时,说出两句耳熟能详的百姓嗑。他在基层工作多年,认为搞好农民富裕工作,需要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

    李开利代表建议,未来要加强扶贫项目的建设和规划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就地就近稳定就业的机会。如继续扩大“小园”经济、扶持特色种植产业、引导妇女开展刺绣编织等扩大致富途径。

    李开利代表

    省政协委员孙晓梅就是这样一位致富带头人。“我希望能够带动农民变工匠,厅堂变车间。”孙晓梅是省手工编织制作协会会长,协会有4人获得国家文旅部“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一家入选省级非遗就业工坊。

    近年来,孙晓梅委员一直致力于推广非遗手工技艺,通过线下授课、网络直播传承非遗手工技艺,传授创业经验,带动妇女创业就业。在她看来,用非遗手工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是一举两得的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经济资本,更是文化资本,在带动就业的同时也是对非遗文化的一种传承。”她建议,要积极构建多产业融合发展、互促共进的就业工坊发展新格局;将非遗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把非遗就业工坊发展纳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之中,推动非遗就业工坊与其它产业良性互动从而带动更多就业。

    孙晓梅委员

    加强人才建设 激发帮扶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要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振兴万人计划,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新创业。在省人大代表傅广洁看来,这为乡村富裕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当前,农村电商正蓬勃发展,我们应该注重发挥人才作为电子商务关键创新要素的倍增效应,拓展和加强电商专业培训机构、电商龙头企业、专科院校等资源充分融合,共同助力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为农村美好生活提供良好的基础。”傅广洁代表认为,目前在县域,电子商务及大数据领域专业人才“一人难求”,人才短缺成为限制各县电商产业发展的一大主要阻碍,很多希望利用本县优势农特产品,想在本地注册进行电商运营的企业及投资者,都为无法在县内招到专业的运营人才而苦恼。

    为此,她建议积极创新培养电子商务职业技术技能,以适应各地电子商务产业结构优化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需求;以电子商务职业技术人员、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农民等群体为重点,加快产教融合,精准培养掌握电子商务应用技术的高技能职业人才队伍;面向本地制造业、服务业和电子商务行业中的中小微企业、农民合作社,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人才。

    傅广洁代表

    聚焦美好愿景 做细民生保障

    共同富裕,从美好愿景到清晰蓝图,政府工作报告目标明确勾勒出一个更加美好的龙江。

    省政协委员李福生认为,共同富裕不仅表现为个人收入水平的提升和收入差距的缩小,还表现为政府提供的公共福利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加均等的医疗、社保、教育等公共服务,畅通向上的流动渠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他建议政府应遵循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原则,建设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统筹城乡、明晰权责、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促进共同富裕,既要物质上富有,也要精神上富足。省政协委员贾荣富建议,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更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把满足物质文化需要与提高素质结合起来,把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结合起来,使得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共同发展。

    直播带货成为新的就业增长点

    会内会外大连线|向提升增量扩就业发力

    记者从省人社厅了解到,今年将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基础上,向提升增量扩就业发力,继续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创新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组织培训主体与各类企业、百大项目、产业园区等对接;通过远程办公、云端消费、直播带货等新就业形态发展,打造新的就业增长点。

    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更好聚焦共同富裕,今年将着力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一是保持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回头看”;二是抓好低收入人口监测帮扶,构建政策、信息、业务相结合的动态监测体系;三是积极探索政策创新,积极构建“大救助”格局,科学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等。

    文/记者 郭铭华 吴利红 摄/记者 邵国良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