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牡丹江 主动求变增强产业内生动力

    □张树永 德健宇 本报记者 刘晓云

    2022年,牡丹江市委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奋力拼搏,推动牡丹江晋位争先、振兴发展取得新成效新突破。

    2022年终岁尾,牡丹江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擘画了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牡丹江场景的美好蓝图;2023肇始新篇,牡丹江市“两会”围绕市委全会战略部署进行再细化、再推进、再落实,进一步明确了今年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为新一年的城市发展明确了具体行动方案和施工图。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之年,更是推动牡丹江振兴发展的关键之年。非常之时,必行非常之举。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看到了牡丹江大抓产业的决心、狠拼经济的实干、更深开放的毅力和主动求变的担当。

    牡丹江新貌。

    抓产业振兴 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日前,在穆棱经济开发区北一半导体二期项目建设现场,公司总经理李承贤正在车间来回奔走,协调设备调试。目前,企业出资1.87亿元订购的IGBT、PIM、HPD、双面散热模块和芯片后端生产设备等四条新生产线将陆续到位,所有模块生产线将于2023年6月全部实现量产。

    这是牡丹江加快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的生动一幕。该市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开工建设北一半导体流片检测生产线、格力AI智能家电项目,支持北方工具数字化改造、北方双佳创建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推进5G物联网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新安数字农业小镇项目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向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

    实施生物产业提升行动和中医药产业链构建计划,加快国药集团中药产业园、灵泰药业富硒保健品基地等项目投产达效做优增量,支持友搏药业研发干细胞新产品,确保中药材交易中心投入运营,打造百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大力发展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装备制造等产业,开发“哈亚雪牡镜”冰雪旅游品牌线路,办好镜泊湖国际冬捕节、雪堡节、冰上马拉松赛等活动,推进横道冰雪风情小镇发展,加快冰雪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实现“冰雪+”产业互动融合,打造冰雪经济产业集聚区。

    聚焦打造哈牡佳区域创意设计产业廊道,促进创意设计赋能农业、工业、服务业,支持华创文创园、1946文创园等平台做大做强,靺鞨绣、满绣等文创产品扩大规模,建设牡丹江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区。

    加快提质增效步伐,做优做强传统优势产业。牡丹江推动绿色食品产业“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发展,今年确保百威啤酒10万吨听装生产线投产,蒙牛集团百亿级中俄跨境农牧业产业集群百万吨饲料加工、乳制品加工厂新上生产线项目投产,打造乳业“从牧草到奶杯”全产业链。全年推进千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100个、确保30个项目投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0户以上。

    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推动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发展,加快推进奥丰百亿级石墨全产业链“采、选、加”系列项目和镈浩球型石墨生产线建设。布局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产业,力争林口建堂、海林海浪河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做好海林二道海浪河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准备,推进穆棱双桥子、海林老黑顶2个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

    推动现代服务业多元发展。聚焦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需要,大力发展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发展镜泊湖冬季旅游、雪乡夏季旅游,推动旅游四季衔接、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商旅融合、康养融合,加快林海雪原风景区二期、镜泊湖温泉小镇等项目建设,北欧康养小镇二期等6个项目完工运营,建设牵动型的全域旅游大产业,全市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均增长10%;加快绥芬河进口冷链物流集散港、市开发区陆港物流综合仓储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支持横道冰雪影视基地、市开发区呼叫客服产业园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

    北一电子生产车间。

    强创新驱动 发挥科技创新引领带动作用

    1月13日,《牡丹江市与东莞松山湖高新区产业协同发展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东莞市松山湖创新科技园举行。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初步布局了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可以为牡丹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借鉴意义。

    牡丹江坚持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努力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最大增量”。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入落实省新一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科技兴市”,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灵泰药业与东北林大、万鼎乳业与哈工大“头雁”团队深入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霖润药辅纳米级纤维素、中纺绿纤原料基地、聚生湶油页岩综合利用、恒元汉麻CBD等技术储备项目尽快落地,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家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户。

    强化人才支撑作用。落实人才振兴计划,深化“人才强市”,落实好省人才振兴“60条”和市人才引领发展“20条”政策,打造“头雁”人才团队,加强“政校企”技能人才培养联盟建设,持续开展“雪城优才”“校园引才”等活动,力争引进各类人才6000名。

    丰收。

    拼招商引资 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后劲

    1月5日,牡丹江市西安区举办2022~2023年招商引资“冬季会战”集中签约仪式。共21家企业集中签约落户牡丹江市西安区,项目涵盖了餐饮、娱乐、生活生产各个行业和领域。这是牡丹江抢抓冬季项目洽谈的“黄金期”,组织开展“冬季会战”以来的硕果之一。

    1月14日,穆棱市经贸考察团由绥芬河公路口岸出发,深入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为期6天的经贸交流活动。作为全省首批赴俄经贸考察团,穆棱市此次赴俄进行经贸交流的企业涵盖木制品、国际物流、有机食品等多个领域。

    精准有效招商引资。牡丹江坚持向引进外来战略投资者要发展,突出“招龙头、引上游、接下游、带配套、促集群”,发挥招商联络办和产业振兴专班作用,扎实开展驻点招商、以商招商、云端招商,紧盯产业链“链主”“盟主”“头部”企业,加强“全生命周期”服务,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30个,力争引进百亿级生物产业项目,实际利用内资增长3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打好项目建设“四季会战”,开复工省市重点项目300个、完成投资200亿元。强化市开发区经济发展火车头作用,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个,全年谋划亿元以上项目400个。

    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国家文旅消费试点城市建设,释放旅游惠民“一卡通”拉动效应,常态化举办“文旅消费季”活动。支持蚁聚直播电商共享基地、七牛云千人直播基地等平台发展壮大,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5%。

    中欧班列。本版图片均由牡丹江市委新闻中心提供

    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打造特色农业强市

    牡丹江以农业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不断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聚焦“两头两尾”落实现代农业振兴计划,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新建高标准农田50万亩,新增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农业综合机械化率保持在97%以上。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做优“菌菜牧林药”等特色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和对俄出口蔬菜生产基地,棚室菌比重提高到26%、蔬菜产量保持百万吨以上,稳定中药材种植、新增林下经济6万亩;抓好畜牧养殖这个主要增量,实施奶业振兴计划,用好奶业发展专项基金,加快4个万头牧场建设;落实冷水渔业振兴行动,加快推进虹鳟鱼“陆海联养”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渔业产量突破2万吨、产值增长10%;全市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户,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7%,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5%。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建设农村公路200公里、改造农危房110户。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立农村改厕管护长效机制,加力推进污水治理、垃圾处理,30%以上村庄达到污水治理标准,所有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10个。

    稳妥推进农村改革。以农资保供稳价为重点推进基层供销社建设,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新增省级示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家,农业生产托管面积保持在180万亩以上。发挥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作用,培育产业能人和致富能手2000人。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城乡区域高质量发展,推动“牡海宁”同城化、“绥东穆”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支持六县(市)争先赶超、整体晋位。

    深化改革开放 加速释放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

    牡丹江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向改革开放要动力、要活力、要空间,增创体制新优势,构建开放新格局。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巩固扩大国资国企改革成果,做强国投公司,加快“三点一中心”发展;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资产证券化、投资基金化有效对接资本市场;支持经开集团发展壮大,持续提升股权投资、开发建设、园区运营能力,加快形成全市国有企业集团组群。

    牡丹江深入落实全省开放发展大会部署要求,全力服务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理念开放、产业开放、要素开放、制度开放,持续释放沿边开发开放优势。

    落实自贸区提升战略,推动自贸区绥芬河片区制度创新,支持自贸区协同发展先导区发展保税加工、委外加工,加快推进牡丹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建综合保税区;做大互市贸易规模,力争实现互市贸易额20亿元;发挥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政策效应,加快布局边境仓、海外仓,力争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亿元;创新金融政策,支持境外园区发展。用好稳外贸政策,紧盯国外市场需求,扩大机电、有机玻璃、汽车整车及配件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用好各类口岸进口资质,打造木材、俄粮、中药材等进口加工基地,全年新增外贸企业100户以上。推动旅检通道开通,加快发展跨境游、购物游、体验游,持续提升口岸通关效率,促进“宽轨重出”和“哈绥俄亚”班列常态化运营,确保人流物流畅通。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完善审批监管衔接机制,减环节、压时限、降成本,提高审批效率;优化跨部门“大综窗”,推动更多部门更多事项实现“全省通办”“跨省通办”;开展“政企沙龙”等政商交流活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开展包容审慎柔性执法,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开展“服务民营企业提质增效专项行动”,落实好领导包联和网格化包保服务机制,完善服务企业“快速通道”和解决问题“绿色通道”,助企纾难解困、加快成长。

    最是担当动人心,唯有奋斗最可期。亮出态度、拿出实招的牡丹江,已经奔跑在路上。相信,这座城市的未来,值得更热切的期待。

    2022年七份过硬答卷

    一、农业生产保持稳定

    新建高标准农田39万亩、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到184.5万亩,在新增大豆种植面积34.1万亩的情况下,粮食产量达到61.2亿斤、实现“十九连丰”,食用菌规模稳定在23亿袋、棚室菌占比达到24%,蔬菜面积扩增到28.5万亩。

    二、工业经济持续向好

    推进灵泰药业富硒保健品基地、北一半导体二期等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74个,中车铸业技改、劲道冰雪装备等20个项目投产,8座煤矿改造核增产能240万吨,荒沟抽水蓄能电站提前3个月全面投产、虎峰岭风电项目并网发电,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户。全市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9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6户、科技创新基地6个,头雁团队工作站发展到17个,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0%。

    三、社会消费稳步恢复

    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多措并举提振消费,社会消费持续回暖向好。组织开展“购物节”“汽车展”等促消费活动,发放900万元消费劵、拉动消费2.3亿元。全市新增限上商贸企业30户,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增长20%。全市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均增长10%以上。

    四、项目招商扎实推进

    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抓手和重中之重,持续开展“四季会战”,364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投资完成率109.8%。持续强化招商引资,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7个,牡莞软体家居产业园等7个对口合作项目落地、省交投玄武岩深加工等64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签约项目履约率和开工率达到68.4%和54.7%,实际利用内资外资增长50%和17.5%。

    五、对外贸易量稳质升

    积极应对进口大幅下滑局面,在稳定纸浆、粮食、中药材等大宗商品进口基础上,调优出口结构,扩大高货值商品出口,钢材、机电产品、有机化学品出口增长100%、30%和30%,全市进出口总额扭转连续三年负增长局面、实现两位数增长。

    六、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改造供热、燃气、给排水管网208公里,改造老旧小区96万平方米、惠及居民4万余人。建设美丽农村路145公里,实施农村供水维修养护工程165处、惠及农村人口20.6万人,改造农危房457户,95%以上村庄达到清洁标准。

    七、民生保障扎实有力

    把有限财力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民生支出比重保持在85%以上。投放“返降缓补”社保资金1.4亿元、稳定岗位14.1万个,在全省率先将“快递小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三项保险新增参保4.9万人。新建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5所。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column.name} - 黑龙江新闻网
    重点推荐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