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法治在线
    又见美容整形致死,却挡不住年轻人把自己送上手术台

    原题:又见美容整形致死,却挡不住年轻人把自己送上手术台

    “心里不仅没有害怕,反而有期待和喜悦”

    视觉中国

    法治周末见习记者薛佳莹

    法治周末记者郑超

    前不久,于两个多月前在医疗美容机构做抽脂手术的杭州网红小冉(化名)因全身感染造成多器官衰竭,最终抢救无效死亡。7月15日,浙江省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通过官方微信发布《关于华颜医疗美容医院医疗事故初步调查情况的通报》。通报称,为小冉做手术的华颜医疗美容医院承担全部责任。

    近年来,因做美容整形手术导致身亡的案例时见报端。2020年3月初,深圳女子朱琳(化名)同一天内连做3项整形手术,次日陷入昏迷,6日后身亡。

    在“95后”美妆博主妮妮(化名)看来,这些因美容整形不幸身亡的案例只是偶然事件,不会让她就此停住通过美容整形变美的脚步。她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我经常整容,每次做手术时,心里不仅没有害怕,反而有期待和喜悦。我期待麻醉醒来以后,看到自己的新面孔。只有不断美容整形、变美,才不会有容貌焦虑……”

    “容貌焦虑”、美容整形成了现如今年轻人热议的话题。前者通常是指对外貌不自信,进而产生的焦虑、苦恼、不自信等一系列压抑感受。有调查显示,“95后”年轻人中,近8成的人表示自己存在容貌焦虑。其中,对自己容貌非常不满意,认为自己需要通过很多医美项目提升“颜值”的重度焦虑者占4.5%。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布的《2020医美行业舆情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梳理出了医美行业的七大痛点,“整容低龄化”赫然在列。《报告》指出:微整形项目受到青少年的追捧,“多地准大学生扎堆割双眼皮现象日益凸显”——在她们眼中,双眼皮、高鼻梁、尖下巴是“美”的标准。

    在大学时期,妮妮就开始关注容貌,因为“身边的女生都在学习化妆、打扮、减肥,不化妆反倒有些格格不入”。

    那时,妮妮认为“自己的眼睛太小”,自拍后修图主要“修眼睛”。有同学开玩笑说她“眼睛永远都睁不开”,这样的评价让妮妮开始认真考虑做眼部整形。

    “现在我已经做过3次眼部整形,但我还是觉得眼睛再大一些就完美了。”妮妮说。

    艾瑞咨询于2020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到1769亿元,但高增长背后乱象丛生。在合法医美机构中,有15%的机构存在超范围经营的现象,属于违规行为,而行业黑产依然猖獗。

    一些年轻人的消费偏好或许是行业黑产猖獗的原因之一。法治周末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相比美容整形机构的资质,一些女孩更看重整形医生的“审美”和个性化的整形方案等。

    “公立医院往往会谨慎对待每一例手术,而部分私营美容整形机构因美容整形项目利润大便铤而走险进行手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说,医疗美容整形事故频发,作为消费者,应树立理性、科学、文明的消费理念,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审美观,不要随波逐流,健康才是第一位的。

    刘俊海认为,市场会失灵,监管部门不能失灵,市场监管部门和医药监管部门只有依法用好、用够、用足法律赋予的市场准入、行政指导、行政监管和行政处罚等权限保护消费者权益,打击各种滥用美容整形进行不法敛财的行为,才能优化对消费者友好的民间美容整形市场的环境。

    由于美容整形行业发展太过迅速,导致监管部门存在盲区。刘俊海说,作为监管部门,要及时加大监管力度;作为民营美容整形机构,应对法律有信仰之心,对市场有感恩之心,对风险有敬畏之心。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column.name} - 黑龙江新闻网
    重点推荐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