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冰城声音
    “时间银行”嵌入哈市社区互助养老服务

    哈尔滨有一家“时间银行”,今年3月3日落地哈市平房区东风社区时,就受到了居民的追捧,当天就吸纳了150多人报名成为志愿者“储户”,3个多月来,先后服务困难老年人群1000多人次。目前,这家银行在哈市三个社区建档“储户”已有800多人,关联“储户”多达1.5万人。

    与一般的银行不同,在这家银行,“储户”们存入或支取的不是金钱,而是时间,他们把提供的助老服务兑换成时间存入,等自己需要服务时,可将所存时间提取出来,兑换成他人为自己提供的助老服务。“时间银行”养老模式,通过互助养老,不仅带动年轻人帮助老人,也带动了更多“年轻老人”以老助老,形成良好的互助社会风尚。

    “时间银行”为何受到追捧?

    6月11日,记者与15名老人志愿者一起参加了“时间银行”发起者——哈尔滨桑榆为老服务中心组织的“粽叶飘香送温暖 幸福和谐互助情”活动,她们的年龄大都在五六十岁。大家围在一起,一边包粽子,一边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个小时后,爱心企业捐赠的50斤江米、粽叶、蜜枣经过她们的巧手变成了500多只清香四溢的粽子。带上爱心鸡蛋、五彩葫芦和热乎乎的粽子,她们来到东风社区,把一份份关爱送到了社区老党员的手中。看到老人们激动的笑脸,她们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自己。就在前一天,志愿者们还参加了在香坊区海富社区、电碳社区组织的送温暖活动,给帮扶对象送上节日的祝福。这是桑榆工程“平房区东风社区互助养老服务项目”今年3月启动以来,组织实施的第十五次志愿服务活动。“时间银行”作为发展社区互助养老服务的重要方式,伴随着项目也正式落地哈尔滨市。

    志愿者在包粽子送给社区老人

    参加活动的刘阿姨表示,这个活动不仅使她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也使大家在互帮互助中,把自己的爱心传递出去,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在与他人交流互动中可避免老人孤独、抑郁倾向,发掘出老人们自身的潜力和特长,在助人的同时提升了自我存在感和社会价值感。

    电碳社区的张丽红,平时就热心助人,邻里有事都找她,人称“红姐”。她告诉记者,自从桑榆为老服务中心落户社区,她们姐妹三人,还有在读大学的外甥女都报名成为了志愿者,注册成为“时间银行”的储户。跟她一起报名的还有许多邻居。她说:“以前帮人不求回报,现在跟着社会组织做公益,不论是抗击疫情服务居民,还是平日里看望孤寡特困老人,每次都被记录下来,并亲自签字确认,我们做公益的热情更高了,如果有一天我们需要帮助,可以随时支取服务。”

    志愿者在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

    数据显示,2020年,黑龙江省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达到778万人,占总人口的18.5%。老龄化进程加快,社会养老需求日益迫切。

    “时间银行”是如何打造的?

    “没想到,我们原计划在东风社区培育一只30人的老年服务志愿队伍,可在项目启动当天就收到了150多人的报名”,桑榆为老服务中心理事长王斌告诉记者。“2020年底,我们参与了平房区‘慈善杯’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平房区东风社区互助养老服务项目’的招投标,并成功入选,‘时间银行’是我们嵌入社区互助养老项目的主要模式,也是亮点。项目启动仪式吸引了东风社区九个网格群2700余名居民的关注,2300余名居民参与了线上直播。针对老人的个性化需求,我们制定了精准化的服务方案,组织低龄健康的活力老人入户陪伴高龄、空巢、失独老人,通过陪伴的方式,开展疫情防护、急救自救、金融防诈骗、智能手机培训、中医义诊、养生讲座等活动,致力于解决老人最迫切的需求,切实提高老人的获得感,提升老人晚年生活质量。就在一个月前,我们邀请了志愿者、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在读研究生李蕊,为东风社区40多位老人进行心理调适讲座,系统讲解老年人生理特征、心理特征,指导老年人心理调适技巧,遇到问题及时向周围人求助,力求一个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志愿者道社区为老年人义诊

    谈起了打造“时间银行”的经历,王斌说道,早在2017年决定从事为老服务事业时,就参加了一些学习活动,了解到“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就觉得特别好,只是当时受客观条件影响,推动起来比较难,于是他便在服务中一点点渗透。直到近年来,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社区组织日趋完善,志愿者队伍愈加壮大,为“时间银行”建立创造了客观条件。《黑龙江省养老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出台,在制度上规划上保障和推进了全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于是,他们为800多名志愿者建立了永久的电子档案,记载每一个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和时间。作为黑龙江省助老志愿者协会的副会长,下一步,他将把全省1.5万名助老志愿者纳入“时间银行”储户,让更多的志愿者付出服务后也会获得回报。

    “时间银行”如何持久发力?

    为了进一步了解“时间银行”的养老模式,记者邀请了哈尔滨市社科院老年问题专家姜鸥一道,于15日再次前往社区调研。在东风、海富、电碳社区,不论是街道还是社区负责人,对为老服务进社区给予积极肯定和支持,“他们帮助社区解决许多社区无法解决的难题,特别是解决了社区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他们一致希望,有更多的社会组织进社区。

    志愿者为老人辅导急救知识

    在东风社区,独居老人曹永琴告诉我们,她是哈飞公司退休工人,1942年出生,17岁入党。东风社区互助养老服务项目开展以来,她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义诊等活动,并把从中学习的知识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传递给了周围有需要的邻居、朋友。她向记者展示了她填报的志愿服务《受益对象确认书》,上面清晰地标注了她的个人信息和收益情况。她说:“桑榆干得好、王斌主任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政府都是在为我们这些老党员干实事,我一定多多参与,也要去帮助身边的人。”

    在电碳社区,在社区王凤华书记的陪同下我们走访失独老人曾晓华和伤残家庭老人李桂清。曾晓华怀抱两岁多的外孙女告诉记者,她在两年前痛失爱女,每天以泪洗面,在桑榆为老志愿者的帮助下,她才渐渐走出了失独的阴霾。70多岁的李桂清和两个伤残儿子一起生活,去年刚刚回迁新居。她指着屋里的装饰、家具、家电以及吃穿用度等说道:“都是王总带着志愿者帮她装修了新房,捐赠了所有的物品,自己没花一分钱。没有他们,我们一家回不来。”

    看到“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终于在哈市落地,姜鸥感到欣慰。她说,10年前,她就“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去上海作过考察调研,回来后向政府建议,将上海模式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推广,但涉及到社区、志愿者等环节都没打通,也就没能进行下去。去年,南京市全面推行“时间银行”养老模式。而在我省“时间银行”推行滞后的原因,一是认识不上去,还是囿于传统的养老模式、养老观念固化;二是机制不健全,担心自己的付出因为机构变动,得不到回报。

    姜鸥认为,现在全国多地推行“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哈市推行也许正当时,一是社会服务机构和组织越来越多,二是社区功能和机制有在逐步健全,三是居民的养老观念也在发生改变。

    “现在没人养老远远多于没钱养老。‘时间银行’模式尤其适合现在政府主推的居家养老服务,能够降低养老成本。”她建议,根据志愿者的数量、年龄和身体状况进行细分,建立永久性、智慧型的“时间银行”,把志愿者档案、服务对象档案做好,在时间上、服务内容上做实做细,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档案体系。同时,还需要政府制定完善的制度和机制,去保障这一养老模式得到推广。

    文/摄 记者 杨桂华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column.name} - 黑龙江新闻网
    重点推荐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