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白山黑水 翰墨抒怀家乡——刘中华和他的水彩画
  来源:黑龙江日报客户端  作者:藏美莹
2018-05-21 09:29:00

demo.jpg

黑龙江的风景是独特的,春天纷飞的柳絮,夏日飘香的丁香花,秋景遍地的金黄,寒冬晶莹的冰雪,都是黑龙江迷人的景观。龙江人以此为傲,也不断地有人在歌颂着、咏叹着黑龙江这奇幻的大自然。文人用文字,音乐家用音符,画家则用的是斑斓色彩。刘中华是黑龙江老一辈水彩画家,他用绚丽的色彩赞美着他的家乡。

demo.jpg

《秋林》

1945年生于哈尔滨的刘中华,读小学时便被老师发现了绘画天分,得力于母亲的支持,有了自己的第一本绘画教材,一有空闲时间便照着书上的样子临摹。于1958年和1959年在哈尔滨市道外区文化馆学习绘画。初中时结识了启蒙老师水彩画家奚士元。奚士元的教学方式多以锻炼学生写生能力为基础,因此也经常带刘中华到室外写生。而后刘中华又得到了陈钟、袁双印两位老一辈水彩画家的指导,加之其勤奋好学,水彩画绘画风格自成一体,独具特色。结束学业后,刘中华到交通局运输部门工作,利用自己闲暇时间进行绘画创作,40岁左右到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深造,现为职业画家,居于哈尔滨市。

demo.jpg

《松花江晨曦》

由于受老师的影响与对传统的遵从,刘中华在水彩绘画方面十分提倡写生。他认为写生能够使画家把握对客观景物的第一感觉。在他所撰写的水彩画理论文章中曾提到,“写生不仅能够强化主观者世界的敏锐性,不断协调与手、与心之间的关系,而且是画家不断认识生活、感悟并进行形象记忆与积累的重要创作基础。”

demo.jpg

《小桃红开的时候》

《小桃红开的时候》即为刘中华的一幅写生作品。其画面中没有用到更多的水彩画技法,主要绘画方式即为色彩的叠加与渗透。构图方式较简约、写实,突出了景物的真实性。在色调的处理上可以看出画家是花了心思的,并且技法与手段十分娴熟。画面整体色调偏紫、红,前景中紫红色的树和后景中古典的琉璃瓦与红柱子形成了画面中色彩上的呼应,使得该作品整体色调统一,色彩明亮而不艳俗。还值得注意的是该作品光线感凸出,给观者以“光线刺眼”的视觉刺激,让人自然地对画面中所描绘的风景产生美好的向往。而这样强烈的光线感则凸显了刘中华善于运用色彩的明暗对比这一特点。作者故意将物体影子的颜色加重,使得花与树干、树干与树影之间的对比更为强烈,而光线的表达则运用了留白的手法,将台阶与树用颜色点染,中间留下大一片留白来给光线施展。就是这样的表现手法使这幅作品的光线感如此强烈,明暗对比也相对清晰。

demo.jpg

《公园》

在常年从事写生活动的过程中,刘中华也练就了对客观物象概括、提炼的本领。在《小桃红开的时候》中对树和花以及投影的概括就已反映出刘中华水彩画的这一特性。而《公园》则是刘中华绘画这一特性的更为明显的表现。《公园》是刘中华的众多写生作品之一,画面中依然有着光线感强、色彩关系对比强烈等特点,而对物体的提炼和概括则为这幅作品最突出的优势。树和远处被树枝遮蔽的颇具俄罗斯风情的小屋的造型都采取了简化、概括的水彩语言。树本来的形态应是千奇百怪的,树枝的造型也应是错综复杂的,但在刘中华的画中,树的体态被归纳得简练且富于生机,这既是作者对树的造型高度提炼并经主观加工后反映到画面上的成果。可见刘中华的绘画,并不是在照搬自然,而是在对客观自然物体的强调的同时,将其更主观地、更符合人类审美需求地落在了纸面上。物体形象飘逸、洒脱,造型时充分发挥了水彩的特点,有的部分利用了水与色彩在纸面上未完全蒸发时互相碰撞互相交叉所能够产生的肌理来组成物体形象,有的则利用纸面上的水迹完全蒸发后的二次着色所形成的色彩叠加的形象效果。这样一种简练并充分利用水彩特性的造型手段使画面色彩清新,层次丰富,再加上水的痕迹的搭配,能够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感和心理的轻松感。

demo.jpg

《雨后的教堂》

刘中华的水彩画中,构成感也是特色之一。他的水彩画之所以能够给人以如此清晰的色彩与造型的构成感,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前文中所提到的画家善于提炼与归纳的特点。由于归纳,色彩在刘中华眼中便不是纷扰复杂、不可掌控的了,而是色块与色块的重叠,亮部与暗部的交接;由于总结,造型在刘中华眼中也不再是千奇百怪,难以勾勒的了,而是点、线与面的结合。以作品《中央大街之一》为例,画面中树的色彩被归纳成暗部、亮部和固有色三个部分,而树的造型也主要是由这三个部分来完成的,画面两侧隐隐约约的楼房色彩也极为概括、统一,还有地面的色彩处理方式都能显示出刘中华水彩中构成因素的存在。

demo.jpg

《中央大街之一》

但是刘中华的水彩画构成,是特别重视“线”的塑造的。刘中华的画线条是柔美的,也时而在转折处刚劲。如《中央大街之一》中,树枝的线条多为柔和、纤细、干脆利落,不做过多描摹,而树干的线条则有所不同。画面左边和右边两棵距离观众最近的树干均有干笔皴擦造型的痕迹,说明刘中华在创作这幅作品时考虑到了树木的前后关系与虚实关系,故而用更为有利的线条将这两棵树的树干强调了出来,旨在给观者以景观的纵深感和丰富画面的构成关系。

demo.jpg

《初春伏尔加庄园》

“点”的构成在刘中华的画面里也被强调了出来。由于喜爱写生的原因,刘中华的作品善于用水点与水点的相互叠加来造型,比如固有色在亮部的叠加,暗部在固有色上的叠加等等,很多时候这些叠加都是由“点”来完成的。“点”的运用能够使画面更加丰富,《中央大街之一》中对树叶的描绘就属于“点”的构成。重视“点”的表现也能够说明刘中华在绘画中重视笔触的表达,由于大部分的“点”都为笔触塑造,所以重视“点”即为重视笔触。在刘中华看来,笔触即意味着绘画区别于其他视觉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也就是说,缺乏笔触或不善于表达笔触在刘中华的艺术理念中是一种绘画性的减弱。

demo.jpg

《宁静的院落》

那么怎么样能够加强笔触的表达,同时增强绘画感呢?其答案就是贯穿刘中华整个艺术事业的核心——写生。写生不仅仅是绘画基础训练中必须经历的一部分,也是绘画创作的基础,甚至有些写生作品在完成后已经是非常完整的创作作品了。刘中华非常肯定这一点,并且自己也在多年的实践中努力的坚持着。他还认为,写生能够训练画家对整体关系的把握,他曾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说道:“高于一切的乃是大体与统一。”其作品《宁静的院落》,描绘的是冬天里哈尔滨市道外区的一处旧宅。其中冷暖的对比十分抢眼,受光的暖色与背光的冷色被作者表现得十分恰当。但这种强烈的冷暖对比关系却没有使画面缺失统一感,这是由于作者敏锐地观察到了背光处的暖色和受光处的冷色,并在画面中清晰地表露出来,使得该作品冷中有暖,暖中有冷,自然既有明暗、冷暖的对比,又不缺乏整体的统一。画面中笔触的运用、构图的经营都是为了服务于整体而存在,当整体和谐、统一的时候,作品能够展现出来的就不仅仅是客观的景致,还有作者的思想感情。

demo.jpg

《雪后》

刘中华是很推崇柯罗的作品的,18世纪出生于法国的柯罗以风景画著称,同时也擅长人物画。柯罗的风景画贴近自然而不照抄于自然,他的画面中物象是朦胧的,也是富于生命力的。刘中华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柯罗说的话:“我从来不急于画细节,我首先注意一幅画的大体和特征。”柯罗的话也是刘中华的绘画理念。刘中华的作品《雪后》中远处朦朦胧胧的雪景和下雪时被风吹歪的树木颇具柯罗的影子。整体与统一是这幅作品基调,意境与内涵则是作者在这幅画里想表达出的更深一层的内容。《雪后》主要突出的是宁静,也是风雪过后一切归于平静的安逸、新知的心情。

demo.jpg

《山路》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刘中华作品中的抒情了。其他评论家曾评论刘中华的作品具有节奏韵律,善于“韵”的营造,以形写神,应物象形。刘中华的作品确实如此,画家十分善于营造画面中的意境,并且借景抒情。《小桃红开的时候》《公园》《中央大街之一》《宁静的院落》《雪后》等,无一不是表达作者真实情感的作品。刘中华的艺术风格中形式感、绘画感、整体感、概括能力强等特点,也都是为抒发心中的情感而服务的。所以使绘画作品拥有人的感情,是刘中华的水彩画创作中不断追求的目标,他也一直在这样做。

demo.jpg

《山泉》

那么,刘中华的作品又是怎样拥有了情感的呢?依然是写生。刘中华认为,写生是画家与大自然的最直接的交流,也是画家融入自然、感悟自然的最佳方式。而只有真正的熟悉自然、了解世界,才能真正的了解真实的自己和自己所在的处境,真正了解自己以后,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还有自己真正爱好的是什么。紧接着,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寻找那样适合自己、能够表达心中情感的一方土地,然后才能真正的把握住对自然的感觉,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合进去。这样的一种心情会幻化成色彩、笔墨,跃然纸上,也会给观者带来真正的审美体验。

demo.jpg

《细雨》

在刘中华的艺术道路上,写生始终伴随着他,他也从未放弃过室外写生。他的作品题材多为家乡的风景,也有描绘异地风光的写生画。大多数作品都为风景画,偶尔有铅笔淡彩。除水彩画外,刘中华有时也进行一些中国画和油画的创作。“画自己喜欢的”,始终是刘中华的艺术座右铭。

demo.jpg

《孔子故居》

demo.jpg

个人简历

demo.jpg

刘中华,1945年出生于哈尔滨,自幼酷爱绘画。1959年师从启蒙老师水彩画家奚士元,后又受教于袁双印、陈钟二位水彩画大师。现为黑龙江省现代水彩画院副院长,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画会常务理事、老美术家协会会员、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文史馆馆员。

刘中华系当代水彩画界代表人物。他对家乡诗意般的自然景色有着深厚的感情,喜欢描绘北方大自然的各种美妙旋律,画技臻熟、形神兼备,成名已久却仍勤耕不辍,且广收门徒传播水彩画技艺。近年来,其弟子广布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学术成就斐然。

刘中华通过多年对色彩、构图的艺术领悟,渐渐形成了“以形写神”“气韵生动”“应物象形”的独特艺术风格,突破了水彩画的原有的创作局限,被誉为“龙江水彩常青树”,其作品深受国内外水彩画爱好者的追慕,并广为流传、纳为珍藏。

刘中华始终对一切流动的风景都有着超乎寻常的喜爱。他非常注重写生,哪怕是一朵小小的花卉,都细心的研究,从状物写实继而精神升华。主张强调水彩画“韵”的营造,既指水色交融的“节奏韵律”,也指画面形神之间所蕴涵的“气韵”“神韵”,以及带给观者品读时所感知的无穷“韵味”,或轻描淡写、或凝重浑厚,巧妙的用水色交融的微妙变化去表现物体的质感空间,将水彩语言的透明感和水色碰撞交融的手法发挥到极致,其创作过程挥洒飘逸、收放自如,创作理念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嘉许和推崇。

demo.jpg

参展经历

1982年,作品《细雨》发表于《造型艺术》第五期。

1989年,作品参展“黑龙江省首届水彩画展”,作品《冬林》获“庆祝建国四十周年美术书法展”一等奖。

1991年,作品《孔子故居》参加“中、美、俄、日四国联展”。

1992年,作品《冰城冬景》获“黑龙江省首届水彩、粉画展”三等奖。

1993年,作品参加“中韩世界现代水彩画家招待展”。

2001年,作品《春雪》获“黑龙江省庆祝建党八十周年省美术作品回顾展”铜奖。

2002年,作品《松花江晨曦》入选“黑龙江省首届水彩画双年展”。

2004年,作品《山泉》入选“黑龙江省第二届水彩画双年展”。

2005年,作品《山路》参加“黑龙江省首届老美术家作品展”。

2007年,作品《冰城雪景》参加“第二届老美术家作品展”。

2008年,作品《秋林》参加“全国交流展”并被收藏。

demo.jpg

部分作品欣赏

demo.jpg

《老道外古巷》

demo.jpg

《老镇晨光》

demo.jpg

《寂静的雪乡》

demo.jpg

《冰城冬景之一》

demo.jpg

《冰城冬景之二》

demo.jpg

《老街冬景》

demo.jpg

《江畔雪淞》

demo.jpg

《冰城雪景》

demo.jpg

《雪淞》

demo.jpg

《山村瑞雪》

demo.jpg

《冬林》

demo.jpg

《草甸子冬色》

demo.jpg

《桦林冬韵》

demo.jpg

《寒林》

demo.jpg

《冰河之一》

demo.jpg

《冰河之二》

demo.jpg

《融化的冰河之一》 

demo.jpg

融化的冰河之二》

demo.jpg

《融化的冰河之三》

demo.jpg

《初春》

demo.jpg

《山区的春寒》

demo.jpg

《初春河畔》

demo.jpg

《冬季的港湾》

demo.jpg

《待航的船站》

demo.jpg

《待航之一》

demo.jpg

《待航之二》

demo.jpg

《海湾一偶》

demo.jpg

《霞光》

demo.jpg

《松花江之晨》

demo.jpg

《晨渡》

demo.jpg

《晨光的港湾》

demo.jpg

《晨起海边》

demo.jpg

《赶海》

demo.jpg

《晨曲》

demo.jpg

《晨景》

demo.jpg

《晚霞》

demo.jpg

《归途之一》

demo.jpg

《归途之二》

demo.jpg

《静物写生》

demo.jpg

《丁香盛开之一》

demo.jpg

《丁香盛开之二》

demo.jpg

《丁香盛开之三》

demo.jpg

《丁香盛开之四》

demo.jpg

《丁香盛开的季节》

demo.jpg

《鲜花盛开的季节》

demo.jpg

《欢乐的人们》

demo.jpg

《母子情》

demo.jpg

《漫步》

demo.jpg

《雨中情》

demo.jpg

《明媚的林荫》

demo.jpg

《林间》

demo.jpg

《公园晨光之一》

demo.jpg

《公园晨光之二》

demo.jpg

《山村》

demo.jpg

《晨景》

demo.jpg

《晨光》

demo.jpg

《林中》

demo.jpg

《远眺》

demo.jpg

《夏季溪水》

demo.jpg

《山溪》

demo.jpg

《秋水艳阳》

demo.jpg

《秋色》

demo.jpg

《秋》

demo.jpg

《草甸子的秋色》

demo.jpg

《横头山秋色之一》

demo.jpg

《横头山秋色之二》

demo.jpg

《山川》

[编辑:耿香华    责编:唐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