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亮 从“外来户”到“主心骨”
  来源:黑龙江日报客户端  作者:文/摄 记者刘心杨
2019-11-21 07:46:45

寒潮掠过,海伦市东风镇育村村家家屋里却透着温暖。此时,村民们正在家中盘点着一年的好收成,憧憬着来年的风调雨顺。海伦市人大派驻育村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刘明亮顶着寒风走在村道上,步履匆匆。“我得找种粮大户马金柱商量分红的事儿,37户入社贫困户等着我的好消息呢!”

demo.jpg

育村粉条俏销,刘明亮(左二)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小庭院,大市场;小投入,大“钱景”。从2017年至今,刘明亮带着村民换脑子、闯路子、挣票子,贫困群众利用房前屋后的一亩三分地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链”通了育村的致富道路,也让村里的62户贫困户摘掉了穷帽子。

种了一辈子地的张桂琴老人是个爽快人。她说:“俺不懂啥叫‘庭院经济’,就知道种了刘书记给的种子,玉米产量高,还能卖上好价钱,跟着他干准没错。”今年,张大娘小园里种的“元华8号”玉米多赚了1200多元钱。

2018年,刘明亮带着62户贫困户改造自家的小园,统一种植鲜食玉米。驻村工作队免费提供种子肥料,和东风镇野泰食品厂签订了每斤高于市场价0.2元的包销合同,初步实现了订单式种植。贫困户得了实惠,却也引得不少村民站出来表示“抗议”:“刘书记你不能偏心眼,虽然我们不是贫困户,但你也得带着我们一起干。”就这样,2019年全村有150户村民一改“小园种菜自家吃”的习惯,跟着刘明亮将自家的小菜园改造成了增收田。

乡亲多了来钱道,刘明亮又将目光锁定村里的三家粉坊,想让这些粉坊形成稳定的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育村村是贫困村,但“育村粉条”却是块金字招牌,张士平家的粉条长期外销,粉坊用工量大,每年春秋两季每家粉坊用工都在20人左右。为此,刘明亮代表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对接三家粉坊,为全村近半数的贫困户找到了合适的务工岗位,一年干两个月,增收8000多元,“一人就业,全家脱贫。靠自己双手脱贫,他们充实,我也踏实。”

有了稳定的收入,摘掉穷帽子的贫困户刘俊影说话有了底气:“我是第一批跟着明亮种玉米的,挣了不少钱。他不仅帮我谋了一份在粉坊打工的机会,还让我从粉坊进货拿到周边村屯去卖。一斤1元钱的差价,两个月我光是卖粉条就挣了3万多元。”

一组数据记录下育村村脱贫的蝶变之路:2017年育村村贫困户62户140人,现已脱贫49户113人;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自来水入户率100%,道路硬化率98%;年人均收入7381元。从种植养殖结构调整,到转移就业持续增收,刘明亮和他的队员们向村民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脱贫答卷”。

如今,张桂琴拿着小菜园的收入买了一头母牛发展起庭院养殖,刘俊影又从工作队手中接到了几张粉条订单。村民腰包鼓了,房子暖了,心里亮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扶贫工作无小事,一言一行总关情”,这是刘明亮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正是这种人人入心、事必躬亲,让他这个“外来户”完全融入育村村,成了562户村民的“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