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西双版纳老九讲故事
  来源:黑龙江日报客户端  作者:毕强
2017-12-29 19:50:30

demo.jpg

老九母亲的花梨木原色木版画像。毕强摄


美丽的西双版纳依偎在壮美的澜沧江两岸,像婴儿吸吮着母亲的乳汁,使这里成为人杰地灵的人间仙境,从而创造出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这里所讲曾九石的故事便是其中之一。


2017年11月26日傍晚,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景洪市曼回索村,我结识了50多岁的曾九石,成了莫逆之交。我这70岁的老顽童,痴痴地倾听老九讲述他人生50多年的故事,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记得满满的,十几天的洗耳恭听,一点倦意也没有。


1964年10月13日,在娘肚子里历经打胎药物的外力摧逼,曾小云(九石是他后来起的艺名)提前3个月来到世上,瘦瘦小小,面目铁青。堕胎的缘由,是他家里已经有8个姊妹,为生活所迫,父母不想让老九问世了。老九从出生那天起就体弱多病,经常浑身痉挛,没睡过一天安稳觉,时不常流鼻血, 常年靠药物调理,成了全家最大的累赘。


曾小云出生在广东省雷州半岛湛江市一个偏僻山村的贫苦农民家,从小就由母亲一人带着,父亲常年在很远的地方教书,两三个月才回家一次,家里全靠母亲一个人维持打点。小云5岁那年,贫困的家境,迫使父母亲在村寨里张贴告示,用一担谷物兑换小儿老九,想给老九找个生活比较好的人家,却无人前来过问。母亲为了呵护好九个孩子,曾经一年都没吃一粒米,不多的米饭全部让给孩子们享用,自己靠木薯野菜充饥。


小云7岁那年的一天,妈妈生病了,没煮饭,小云饿得慌,傍晚悄悄地走到一家红薯地里,想偷颗红薯充饥。老九运气不好,被红薯地主人盯上了,眼看着小云用手扒开土,又把土盖回去,重复了好几次。红薯地主人不明白,冲过去把小云抓住,问他为什么这么做。“肚子饿,想吃红薯可太小了,舍不得拿它。”红薯地主人听后给小云家送去了一挑红薯,母亲问清缘由后很高兴,对老九的爱护更厚重了。母亲常对小云说:做人要知冷知热,知长知短。还给他讲述人要有善心的故事。


小云的家乡是闻名的水晶石之乡,10岁开始,他就背着箩筐上山挖水晶石,由母亲拿到集市上卖。11岁那年,他去山里挖洞穴鸡窝水晶石时遇塌方被埋了一半身子,庆幸的是母亲及时赶来救助,才死里逃生。七彩斑斓的水晶石在阳光照耀下,发出奇异的光彩,让他萌生了对小小水晶石的美的认知。他将最喜爱的水晶石放在兜里、枕头底下,抚摸赏玩它们,成了他童年最大的快乐。


1982年,曾小云高考以3分之差与他期盼的大学梦失之交臂,应聘到一所乡镇中学当英语老师。在3年的教书生活中,他又自学钻研了素描、绘画、雕塑等美术基础理论知识。1985年,曾小云参加了成人高考,被华南热带作物学院食品加工专业录取,毕业后进入家乡一个食品加工厂,成了技术骨干。


1993年,他在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的老师请他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景洪市创业,筹办西番莲饮料公司。曾小云是车间主任兼工程师,3年后离开。浓郁的傣族风情、热带植物、澜沧江畔旖旎的自然风光,令他深深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地方。更幸运的是,到这个地方的第三天,他就认识了心仪的姑娘陈冬梅,他们从相识到相知,到相爱,做了20年夫妻,2012年,陈冬梅患重病离去。


婚后的第一个10年里,九石做了很多营生,但除了填饱肚子,连买个电视机的钱都没赚到,最后落得个归家煮饭洗衣带孩子的结局。那时妻子在西双版纳做旅游英语翻译。知道自己没本事,做完家务,九石就跑到江边,想捡点漂亮石头让媳妇开心。实在找不到石头时,就稀里糊涂地画幅画或写点有骨气的文字给媳妇看。


那10年,在妻子面前总算应付过去了,记得,她还夸了一句,老九无德无能但有心,唉,凑合着过吧。


婚后第二个10年,开始于他的木头加工——在江边捡石头时,捡到了千奇百怪的木头,让他手痒了。他开始从江边将那些木头一个一个地抬回家,又一个一个地洗干净,无日无夜地加工打磨那些废物。第一个产品就得到妻子的鼓励(妻子说,终于有一样好东西了),那时的西双版纳,几乎还没有人看得上那些烂木头。


他开始也没想过要加工木头,只是每捡到一个漂亮的,就用大刷子、小刷子或牙刷,一点一点地把它洗干净,洗得像打磨过一样美。然后把它和石头配搭着摆,不得了了,媳妇说在家可以游千山万水了。一次在江边捡石头,意外发现一截埋在沙土中的树根,非常酷似老鹰的头,从此他白天捡石头和树根,晚上就把捡来的宝贝擦洗得干干净净,把多年积累的美术功底和审美感觉,融进了根雕设计中,那些腐朽的树根经他的细心雕琢,物化为融天地之精华的根雕艺术品。


一次他逛花鸟鱼市场时受到启发,想办个门市摆放木雕对外迎客。这一想法得到大理白族一位做房地产的杨姓包工头的支持,提出与他合作经营赚钱对半。可根雕店的经营很艰难,看的人多,买的人少,合作伙伴提出转让店面关门,曾九石决定自己干,60多平方米的店区租金、货架等全部负担他都要自己去面对。祸不单行,一天突发的狂风暴雨将店面偏棚吹翻了,他流着眼泪重新搭建恢复……


2005年5月,店对面一个早点铺的主人李文勇,为他对那些朽木、石头的眷恋而感动,下决心要拜他为师学手艺。九石心想自己的店也不景气哪有收徒弟的余力啊,但又不好伤害小李的诚意,于是接受了他的要求,手把手教他做根艺。做了几个月,一分钱也没能给他,直到一次有了2000元的收入,才拿出600元钱给他。3个月的学徒的回报太微薄了,但徒弟不离不弃,不但一心一意学手艺,还精心料理店面业务。


2005年10月,在西双版纳边交会上亮相后,曾九石制作的根雕作品以形、意、神为特色,在原来朽根的结构上随物造型,化龙点睛,凸显其根的灵气,吸引了众多根雕艺术爱好者,他制作的根雕《稳坐江山》《百鸟争鸣》《大象送吉祥》等作品被抢购一空。全国各地以及法国、德国、美国、意大利等国的艺术家和根雕艺人称赞曾九石用奇石升华了根的古朴,用根的韵味展现了奇石的灵性。有的人把曾九石的奇石带回去珍藏;有的人购买了他的根雕艺术品放到家里提升环境生态品位;还有的人把自己多年收集的稀有造型奇根拿来请他慧眼指导添彩;也有许多人来拜师学艺。目前,曾九石已经培养徒弟40多人了,其中几位高徒已经在国内外开设了自己的奇石、根雕艺术平台。2004年,来自比利时的70岁的旅游摄影家凯列·杰克被曾九石的独特的奇石根意所感染,毅然决定留在西双版纳,义务帮助曾九石拍摄他的艺术作品,无偿提供图片资料。九石根意,成为西双版纳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墙壁上镶嵌的箴言——“感天地之广袤,石世事万物已由心,看人生之无常,根天地精神独往来”,也许就是对九石根意的最好诠释吧。


如今走进700多平方米的九石根意的艺术殿堂,高处堆放的是曾九石十多年来从澜沧江流域搜集的不同年份珍贵朽木和树根,有一千多吨,还有几百吨大小不一的各色奇石。在树木、奇花、石斛异草的点缀下,赏玩那里的一件件艺术品,令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我看到七八位年轻的傣族、汉族工匠艺人在设计制作根雕作品。领班主管段绍全,1985年生人,汉族,是曾九石最得意的徒弟,从2005年创业起始,就一直追随师傅。他说:我们这里主要不是拍卖艺术品的场所,而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家是我们最大的依靠。在师傅的带领下,我们一起生活、一起工作,用我们“全家人”的双手把西双版纳境内密林深处的朽木和澜沧江流域的石头捡拾搬运回来,细心研磨打造成顺乎自然的、有山有水的浓缩艺术品,再回归到千家万户,平添好的生态景观,赏心悦目。


为纪念曾九石过世的90岁老母亲,曾九石的徒弟用珍贵的树种花梨木替他雕刻了原色木版画像,悬挂在九石根意的展厅里。


美丽的西双版纳依偎在壮美的澜沧江两岸,像婴儿吸吮着母亲的乳汁,使这里成为人杰地灵的人间仙境,从而创造出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这里所讲曾九石的故事便是其中之一。


2017年11月26日傍晚,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景洪市曼回索村,我结识了50多岁的曾九石,成了莫逆之交。我这70岁的老顽童,痴痴地倾听老九讲述他人生50多年的故事,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记得满满的,十几天的洗耳恭听,一点倦意也没有。


1964年10月13日,在娘肚子里历经打胎药物的外力摧逼,曾小云(九石是他后来起的艺名)提前3个月来到世上,瘦瘦小小,面目铁青。堕胎的缘由,是他家里已经有8个姊妹,为生活所迫,父母不想让老九问世了。老九从出生那天起就体弱多病,经常浑身痉挛,没睡过一天安稳觉,时不常流鼻血, 常年靠药物调理,成了全家最大的累赘。


曾小云出生在广东省雷州半岛湛江市一个偏僻山村的贫苦农民家,从小就由母亲一人带着,父亲常年在很远的地方教书,两三个月才回家一次,家里全靠母亲一个人维持打点。小云5岁那年,贫困的家境,迫使父母亲在村寨里张贴告示,用一担谷物兑换小儿老九,想给老九找个生活比较好的人家,却无人前来过问。母亲为了呵护好九个孩子,曾经一年都没吃一粒米,不多的米饭全部让给孩子们享用,自己靠木薯野菜充饥。


小云7岁那年的一天,妈妈生病了,没煮饭,小云饿得慌,傍晚悄悄地走到一家红薯地里,想偷颗红薯充饥。老九运气不好,被红薯地主人盯上了,眼看着小云用手扒开土,又把土盖回去,重复了好几次。红薯地主人不明白,冲过去把小云抓住,问他为什么这么做。“肚子饿,想吃红薯可太小了,舍不得拿它。”红薯地主人听后给小云家送去了一挑红薯,母亲问清缘由后很高兴,对老九的爱护更厚重了。母亲常对小云说:做人要知冷知热,知长知短。还给他讲述人要有善心的故事。


小云的家乡是闻名的水晶石之乡,10岁开始,他就背着箩筐上山挖水晶石,由母亲拿到集市上卖。11岁那年,他去山里挖洞穴鸡窝水晶石时遇塌方被埋了一半身子,庆幸的是母亲及时赶来救助,才死里逃生。七彩斑斓的水晶石在阳光照耀下,发出奇异的光彩,让他萌生了对小小水晶石的美的认知。他将最喜爱的水晶石放在兜里、枕头底下,抚摸赏玩它们,成了他童年最大的快乐。


1982年,曾小云高考以3分之差与他期盼的大学梦失之交臂,应聘到一所乡镇中学当英语老师。在3年的教书生活中,他又自学钻研了素描、绘画、雕塑等美术基础理论知识。1985年,曾小云参加了成人高考,被华南热带作物学院食品加工专业录取,毕业后进入家乡一个食品加工厂,成了技术骨干。


1993年,他在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的老师请他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景洪市创业,筹办西番莲饮料公司。曾小云是车间主任兼工程师,3年后离开。浓郁的傣族风情、热带植物、澜沧江畔旖旎的自然风光,令他深深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地方。更幸运的是,到这个地方的第三天,他就认识了心仪的姑娘陈冬梅,他们从相识到相知,到相爱,做了20年夫妻,2012年,陈冬梅患重病离去。


婚后的第一个10年里,九石做了很多营生,但除了填饱肚子,连买个电视机的钱都没赚到,最后落得个归家煮饭洗衣带孩子的结局。那时妻子在西双版纳做旅游英语翻译。知道自己没本事,做完家务,九石就跑到江边,想捡点漂亮石头让媳妇开心。实在找不到石头时,就稀里糊涂地画幅画或写点有骨气的文字给媳妇看。


那10年,在妻子面前总算应付过去了,记得,她还夸了一句,老九无德无能但有心,唉,凑合着过吧。


婚后第二个10年,开始于他的木头加工——在江边捡石头时,捡到了千奇百怪的木头,让他手痒了。他开始从江边将那些木头一个一个地抬回家,又一个一个地洗干净,无日无夜地加工打磨那些废物。第一个产品就得到妻子的鼓励(妻子说,终于有一样好东西了),那时的西双版纳,几乎还没有人看得上那些烂木头。


他开始也没想过要加工木头,只是每捡到一个漂亮的,就用大刷子、小刷子或牙刷,一点一点地把它洗干净,洗得像打磨过一样美。然后把它和石头配搭着摆,不得了了,媳妇说在家可以游千山万水了。一次在江边捡石头,意外发现一截埋在沙土中的树根,非常酷似老鹰的头,从此他白天捡石头和树根,晚上就把捡来的宝贝擦洗得干干净净,把多年积累的美术功底和审美感觉,融进了根雕设计中,那些腐朽的树根经他的细心雕琢,物化为融天地之精华的根雕艺术品。


一次他逛花鸟鱼市场时受到启发,想办个门市摆放木雕对外迎客。这一想法得到大理白族一位做房地产的杨姓包工头的支持,提出与他合作经营赚钱对半。可根雕店的经营很艰难,看的人多,买的人少,合作伙伴提出转让店面关门,曾九石决定自己干,60多平方米的店区租金、货架等全部负担他都要自己去面对。祸不单行,一天突发的狂风暴雨将店面偏棚吹翻了,他流着眼泪重新搭建恢复……


2005年5月,店对面一个早点铺的主人李文勇,为他对那些朽木、石头的眷恋而感动,下决心要拜他为师学手艺。九石心想自己的店也不景气哪有收徒弟的余力啊,但又不好伤害小李的诚意,于是接受了他的要求,手把手教他做根艺。做了几个月,一分钱也没能给他,直到一次有了2000元的收入,才拿出600元钱给他。3个月的学徒的回报太微薄了,但徒弟不离不弃,不但一心一意学手艺,还精心料理店面业务。


2005年10月,在西双版纳边交会上亮相后,曾九石制作的根雕作品以形、意、神为特色,在原来朽根的结构上随物造型,化龙点睛,凸显其根的灵气,吸引了众多根雕艺术爱好者,他制作的根雕《稳坐江山》《百鸟争鸣》《大象送吉祥》等作品被抢购一空。全国各地以及法国、德国、美国、意大利等国的艺术家和根雕艺人称赞曾九石用奇石升华了根的古朴,用根的韵味展现了奇石的灵性。有的人把曾九石的奇石带回去珍藏;有的人购买了他的根雕艺术品放到家里提升环境生态品位;还有的人把自己多年收集的稀有造型奇根拿来请他慧眼指导添彩;也有许多人来拜师学艺。目前,曾九石已经培养徒弟40多人了,其中几位高徒已经在国内外开设了自己的奇石、根雕艺术平台。2004年,来自比利时的70岁的旅游摄影家凯列·杰克被曾九石的独特的奇石根意所感染,毅然决定留在西双版纳,义务帮助曾九石拍摄他的艺术作品,无偿提供图片资料。九石根意,成为西双版纳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墙壁上镶嵌的箴言——“感天地之广袤,石世事万物已由心,看人生之无常,根天地精神独往来”,也许就是对九石根意的最好诠释吧。


如今走进700多平方米的九石根意的艺术殿堂,高处堆放的是曾九石十多年来从澜沧江流域搜集的不同年份珍贵朽木和树根,有一千多吨,还有几百吨大小不一的各色奇石。在树木、奇花、石斛异草的点缀下,赏玩那里的一件件艺术品,令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我看到七八位年轻的傣族、汉族工匠艺人在设计制作根雕作品。领班主管段绍全,1985年生人,汉族,是曾九石最得意的徒弟,从2005年创业起始,就一直追随师傅。他说:我们这里主要不是拍卖艺术品的场所,而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家是我们最大的依靠。在师傅的带领下,我们一起生活、一起工作,用我们“全家人”的双手把西双版纳境内密林深处的朽木和澜沧江流域的石头捡拾搬运回来,细心研磨打造成顺乎自然的、有山有水的浓缩艺术品,再回归到千家万户,平添好的生态景观,赏心悦目。


为纪念曾九石过世的90岁老母亲,曾九石的徒弟用珍贵的树种花梨木替他雕刻了原色木版画像,悬挂在九石根意的展厅里。


九石感恩不改初衷:他一小就深受母亲的怜悯和爱护,对他内心的发力起了很大作用,他同样以一颗怜悯之心对待身边每一个人。


九石的故事在继续……


(编辑:杨铭  责编:晁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