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深圳打工
  来源:黑龙江日报客户端  作者:吴小林
2018-10-10 19:51:51

demo.jpg

《工作中的人》 版画   Douglas Smith

1995年,我家的禾苗遭了虫灾,母亲又生病住了院。这一年,我借了四万元的账。看到我整天愁眉苦脸的,妻说:“种田是靠天吃饭的,如果遇上旱灾水灾,那一年的劳动就白费了。人家在外面打工,你也出去试试吧。”

我把心一横,告别家乡,走上了打工的路。

那些年,工作不好找。像我这种一无技术,二无文凭,年龄又偏大的人找工更难。找了两个月,在老乡的介绍下,我进了观澜环卫队。

找到工作了,给妻写信,我把这里的情况告诉了她。一个月后,收到妻的回信,她说家里还好,不用我担心。这样,我们信件来往,每个月我都要去办公室查看有没有我的信。如果没有,我会着急,担心家里会不会出什么事。

到了2000年,我把家里的账还了,家里的条件也好些了,我把妻接了出来。在我的介绍下,妻也进了环卫队。

环卫工作辛苦,起早贪黑,日晒雨淋,但我们不怕。因为我们的付出有回报,每个月我们都能按时领到工资。我们踏踏实实地做事,领导对我们的工作很满意。连续三年,我被评为优秀环卫工人。

打工的日子有苦有甜。到了晚上,我伏在床上把白天的所见所闻真实地记录了下来,然后装进信封向报刊投稿。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文章陆陆续续地在报刊发表了。

2002年,我的一篇文章在报社主办的征文中获奖,编辑部通知我去领奖。那天,面对那么高的楼,我不知所措。在保安的帮助下,我学会了使用电梯。

有一位编辑给我写信,说我的文章写得好,想与我保持联系。他建议我买一个BP机,我听他的建议买了一个,然后把号码告诉了父母、亲戚、同学。有人呼我了,我就跑到公用电话亭去回复。过了两年,BP机不用了,大家都买了手机,我也跟着买了一个。

我的家乡,乡政府旁边的一家商店里有一部电话机,我的父母经常跑到那里去给我打电话。后来,我们村里也有人装了电话,我的父母就不用跑那么远了。但那时的电话费贵,一元钱一分钟。父母心疼钱,给我打电话总是说几句就匆匆地挂了。

2007年,很多工厂企业出现了用工荒,经常有人要我帮忙找人。我给一个公司带去了十五个人,公司安排我做了一个车间的领班。

2008年,我用打工挣的钱在家乡建了一座三层楼的房子,家用电器都买了。这一年,我给父母买了手机,他们不用到别人家里去接听电话了。

因经常在报刊发表文章,媒体对我进行了采访报道。有一位记者看到我仍然用方格稿纸写作,建议我去买一台电脑,因为大多报刊实行了无纸化办公。我买了一台二手的台式电脑,一个星期后,我学会了电脑写作。过了两年,我换了一台崭新的笔记本电脑。

2014年,我买了智能手机。2016年,我的父母也学会了使用微信。

每次打开视频,母亲总是笑得合不拢嘴,她说:“现在真的方便,想见面了随时随地都可以,寄钱收钱只是一秒钟的事。”

去年,我的心脏病发作,医生用微创手术给我的心脏放了一个支架。一个星期后,我出院了。父亲说:“现在医学发达,做手术很简单,病人不要受那么多的痛。40年前,你的爷爷因心脏病死在手术台上,那时的医疗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

从医院回来,公司说我不适合在车间里做了,我被调到后勤做保安。

我的女儿要我回去休养,不要打工了。但我在外面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如果回去,我会无所适从。最主要的是外面的世界变化太快,我怕回去以后再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编辑:杨铭  责编:晁元元)

demo.jpg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天鹅》 共享文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