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祀 让文明成为习惯
  来源:广安在线  作者:李倩
2021-04-01 15:10:13

清明祭祀,是千百年来人们缅怀逝者、寄托哀思的习俗。每到这个时节,人们都会到逝者墓前,焚烧香蜡纸烛、燃放烟花爆竹。这些方式,看似延续传统,实则有违传承,也不符合时代新风。

  清明最早只是一个节气的名称。春秋时期,晋文公封赏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介子推,然而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而是带着母亲隐居深山。寒食节那天,无计可施的晋文公只好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带着母亲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食物。寒食节是在清明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拜介子推的习俗,变成了清明扫墓,并延续至今。

  时代在发展,传统既要传承,也需要更新。随着文明时代、科技时代的到来,焚烧香蜡纸烛、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已是人尽皆知,更有可能和晋文公一样,好心办坏事,带来安全事故。为此,在祭祀的时候,应大力提倡“上坟不烧纸,献花表哀思”的祭祀形式;也可在微博、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网络媒介,发一段文字、点一根“蜡烛”、献一束“鲜花”。形式变了,但我们的目的并未变,还实现了文明与孝悌的有机结合。

  改变人们的传统做法并非易事,还需政府正确引导、党员带动。在每年清明节前,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要将引导人们文明祭祀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各种媒介广泛宣传,禁止各类火种进山,加大对因不文明祭祀引发火灾等行为人的处罚力度。同时,出台相关规定,要求党员干部带头践行文明新风,做文明祭祀的先行者,并用自己的行为带动亲友、影响乡邻。长期坚持,必然会让文明祭祀成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