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国家公园:见证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贡献
  来源:林草新闻
2020-08-14 09:11:31

(本文由黑龙江省科协与黑龙江日报客户端联合发布)

2016年12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一场由国家主导,关于大熊猫及其栖息地最高级别的保护就此拉开序幕。

大熊猫,一种已知至少生存在地球上800万年的物种,数十万年前曾遍布我国,其足迹北达北京周口店,南抵越南缅甸边境。

大熊猫“琴心”从笼中走出,被放归野外-何海洋-星球研究所


在度过漫长残酷的冰河期后,大熊猫栖息地急剧萎缩,其野生种群退蔽至邛崃山、岷山、秦岭、大小相岭和凉山.....六大山系成为它们最后的“庇护所”。随着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影响的加剧,最后的栖息地碎片化严重威胁大熊猫生存,野生大熊猫被割裂成33个孤立种群,部分微小种群有极高灭绝风险。


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的象征,世界人民都喜爱的动物,其栖息地破碎化危机牵动全球关注。保护好野生大熊猫最后的“庇护地”,是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初衷。


这是一场物种保护格局的升级。


为让大熊猫在一片完整、连续和更为广阔的家域永续繁衍,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区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地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纵横五大山系覆盖大部分野生大熊猫种群及其栖息地,公园内栖息着1631只野生大熊猫。


遵循大熊猫生存繁衍习性,大熊猫国家公园整合投入资金近46亿元,科学有序地实施了重要栖息地恢复、生态廊道建设、科研监测等多项工程,大熊猫栖息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栖息地面积逐步扩大。各地开展的大熊猫野生种群及栖息地动态监测,逐步构建了大熊猫种群监测评估体系,建立起大熊猫种群遗传档案数据库。


地处我国腹心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两屏三带”的关键区。


公园内的邛崃山、岷山、秦岭、大小相岭五大生态板块,共同构筑成一道重要的生态屏障。这里是长江黄河重要支流的水系分界线,发挥着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候调节、减少温室效应等多重生态功能。复杂多样的地貌特征和垂直自然带类型,孕育了森林、草地、高山流石滩等多样生态系统,这里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全球意义的保护价值。虽然它仅占国土面积0.3%,却是中国最重要的资源储备宝库,维护着全国生态平衡。


邛崃山脉及贡嘎雪峰-曹铁-星球研究所


这是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治理体系的建立。


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为基础,维护了一个范围更大更整体的生态平衡。通过大熊猫保护工作,雪豹、川金丝猴、绿尾虹雉、朱鹮、珙桐、红豆杉等8000多种野生动植物也得以伞护。试点期间,开展公园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和监测,掌握了野生动植物种群基本情况和变化趋势,完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机制,进一步实施雪豹、川金丝猴等种群保护工程,大熊猫及其生态系统将得到全面更有效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通过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不断强化对公园范围内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面修复与保护实施。


岷山四川飞九黄机场途中-欧阳红-星球研究所


这是一场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


公园试点期间,原有82个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打破行政区划被整合,代之以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大熊猫国家公园所在的152个乡镇,经济收入水平整体较低,12.08万常住人口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资源依赖度较高,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


如何与大熊猫相处,如何与大自然相处?试点期间,"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创新性地探索和运用,让大熊猫公园管理机构积极与地方政府、与社区百姓、与社会机构互动共建。通过打造园地共建先行区,引导推行高质量产业发展,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融入地方发展大局,支持了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大熊猫国家公园所在地方政府,依托公园促进发展的热情高涨,高品质规划了一批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特色小镇、生态体验、自然教育、生态旅游等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协议投资500多亿元。


没有一个物种比大熊猫的保护更为成功。从简单保护到研究性保护,从保护研究大熊猫本身到保护研究其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不仅是中国大熊猫保护格局升级,还见证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贡献。


二郎山红岩顶与贡嘎雪山-蒋红阳-星球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