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新动能 开辟发展新境界
  来源:黑龙江日报客户端  作者:孙浩进
2017-08-22 09:58:52

作为国家重要老工业基地,我省要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必须超越旧的增长模式,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提升,加快形成发展新动能,开辟全面振兴新境界。新的动能,就是建立在传统优势、现有基础和未来潜力之上来构建,超越“中等收入陷阱”,超越传统路径依赖,推动我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新动能与新动力不是一个概念。动力是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力量。动能是使动力产生和持续的能量。在经济学要义上,如果说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是投资、消费、出口等,新动能则是促进投资、消费、出口产生和持续的因素,如制度的变迁、结构的优化、效率的提升、收入的提高等。我省振兴发展的动能则是发展环境改善、产业结构优化、企业技术创新、民生福利改善等,即新环境、新结构、新科技、新福祉。

一、加快构筑新环境,进一步汇聚生产要素

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能够取消的全部取消。提高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做到纵向同步、横向协调。在不断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的基础上,推动建立负面清单,明确政府发挥作用的边界,促进行政体制改革,优化行政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和效能。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

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全面开展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已经对集中供热热源、矿产资源和精深加工一体化、风能、光伏资源等公共资源实行市场化配置的基础上,将医疗、教育、城市基础设施、公共网络资源、公共交通等所有公共资源纳入市场化配置改革范围,全部采取市场公开竞争方式进行配置。

创新投融资体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投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等项目建设。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吸引各类金融资本参与设立天使、创业、产业等投资基金,支持创新创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创新融资模式,拓宽初创企业和小微企业低成本融资渠道。

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完善科技人员创业股权激励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让科技人员在创新活动中得到合理回报。推进科研事业单位企业化改制。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支持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二、加快形成新结构,

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一产业要以产业融合带动结构调整。一是优化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坚持市场导向,突出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和优质高效作物种植,优化种植业结构,发展订单农业。加快发展畜牧业,加快建立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发展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拓展农业功能。二是提高绿色品牌农业比重。建设全国最大、优质安全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农业标准化,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加强知名品牌培育和保护,提升我省绿色有机农业形象。

第二产业要以增量扩张带动结构调整。一是积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进一步提高“黑龙江制造”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支持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促进装备制造业高端化,重点发展电力装备、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汽车、农机装备、海洋装备等产业。二是加快发展资源精深加工。发展食品工业和玉米精深加工业,要突出发展适应消费升级的高端乳制品、畜产品和食品制造。发展石化、煤化工产业,延伸发展精细化工。矿产精深加工,要推动矿产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一体化发展,打造高端石墨和钼产业,形成石墨新材料产业集群和钼产业集群,延长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用好境外木材资源,加快发展林木精深加工。三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积极推进智能制造,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推进技术改造,促进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应用,突破工程化、产业化瓶颈。

第三产业要以新兴业态带动结构调整。一是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高品质转变。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不断拓展境内外旅游市场。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提高社会化产业化水平。推动传统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大型批发市场、农资配送中心等流通体系建设。促进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发展。二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发展金融组织,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积极发展现代运输方式,布局建设现代物流、邮政等基础设施,构建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发展研发设计、融资租赁、商务咨询、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

三、加快培育新科技,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

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深化与国家战略有机衔接,争取国家在我省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和国家实验室,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打造技术创新平台。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做好科技创新工程布局,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支持研发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高新技术成果。

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依托我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等三支队伍的研发力量,构建产学研金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促进互联网与经济融合创新。实施“网络强省”战略,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大力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实施大数据战略,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着力推进数据汇集和发掘,深化大数据创新应用,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集聚地和云计算应用服务基地。

四、加快增进新福祉,进一步强化内生基础

以实施脱贫攻坚提高收入水平。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因人因地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将符合政策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力争提前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以推进就业优先提高收入水平。加强就业援助,推动煤城和林区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和就业。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功能,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支持社会化、市场化专业服务机构及社团组织开展服务。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机制,政府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购买培训服务,加强职业培训。

以完善社保体系提高收入水平。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健全基础养老金标准调整机制和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重点推进低保户、低收入群众、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提标扩面。

(作者系省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