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夫曼在哈尔滨
  来源:黑龙江日报客户端  作者:孙磊
2018-09-30 16:35:42

 demo.jpg

考夫曼给哈尔滨警察厅的公函。

二战时期,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饱受屠杀、囚禁、驱赶种种的磨难,然而在中国这些颠沛流离、惊颤逃亡的灵魂却找到了自己的“诺亚方舟”。

历史学家普遍认为,上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聚居犹太人最多的中国城市,而哈尔滨则是远东地区最重要的犹太社区。哈尔滨的犹太社区之所以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亚伯拉罕·考夫曼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亚伯拉罕·约瑟夫维奇·考夫曼,犹太社会活动家、哈尔滨犹太宗教公会主席、哈尔滨各犹太机构领导人,20世纪上半叶哈尔滨犹太人的政治领袖。亚伯拉罕·考夫曼于1885年11月22日出生在乌克兰西部城市车诺菲齐。

1904年至1909年,考夫曼就读于瑞士的伯尔尼大学医学系,并当选为伯尔尼犹太大学生联盟副主席,参加了犹太锡安主义运动。学业结束后,他取得了医学博士的称号,回到了家乡皮尔姆工作。1912年2月考夫曼偕妻子施瓦尔茨·考夫曼移居到哈尔滨,先后住在邮政街和大直街。考夫曼在哈期间的职业是医生,但同时他积极参与和领导了远东地区锡安主义运动,担任了哈尔滨犹太人诸多机构的领导者。

1912年6月,任哈尔滨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促进会主席。1914年至1917年,任哈尔滨救助难民委员会主席。1917年4月,任哈尔滨第一次锡安主义大会临时委员会主席。1919年至1931年和1933年至1945年,任哈尔滨犹太社区主席。1921年,开始担任哈尔滨犹太宗教公会主席。

1921年至1943年,任《犹太生活报》主编。1937年,任远东犹太民族委员会主席。

考夫曼作为远东地区犹太人领袖在哈尔滨一直从事犹太社区建设和管理、犹太难民的救助及慈善活动,他凭借自己精湛的医术、高超的外交能力和非凡的个人魅力周旋于各种外部势力之间,为犹太移民赢得了生存和发展空间,用自己的经历书写了一部犹太移民融合与抗争的传奇史。不仅如此,考夫曼的妻子施瓦尔茨·考夫曼曾担任哈尔滨犹太妇女慈善会的会长、犹太锡安主义妇女组织“维佐”的主席,他的父亲曾是犹太养老院的院长。考夫曼及他的家族在哈尔滨的经历从某种角度同时反映了哈尔滨犹太人生活的缩影。

黑龙江省档案馆馆藏犹太公会档案中,收藏包括了考夫曼的生平履历、家庭背景,考夫曼代表公会及其所属机构签发的公文及他在一些重要集会上的演讲等。档案由点到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了哈尔滨犹太人的生存状况和政治立场,对于研究考夫曼本人以及哈尔滨犹太人的历史具有一定价值,更是研究哈尔滨对外关系史、移民史和城市发展史的第一手资料。

 编辑:毕诗春   责编:晁元元



dem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