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一个精神家园
  来源:黑龙江日报客户端  作者:胡世英
2018-01-05 20:01:18

demo.jpg


摄影 / 胡世英


马兰,戈壁中的一朵小花。修长的身姿,葱绿的枝干,细长的叶子,叶片上那身淡淡的紫罗兰伴装,显露着清雅与妩媚。虽说花季不长,但它的俏丽与坚韧却给这千里戈壁带来了美的装点,它那天使般的圣洁与温馨给人们留下了美的记忆。于是,这里的军人们便把脚下的这片戈壁荒原称做了马兰基地。人们亲切地呼唤它为马兰,它成了一个精神的家园。

它可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家园,在这里到处都有它的精神写照,都能感受这种精神的真谛,而且不时被它深深打动。那是石碑如林的烈士陵园,气息肃穆而凝重,高耸的纪念碑与高大的白杨相映,数百座汉白玉的墓碑上,镌刻着一个个英灵的名字,近前细瞧,有部长,有将军,有院士,有普通官兵,有职工家属,核科学事业开拓者朱光亚也在其中,他们为了“两弹”研制试验而默默奉献,直至最后一息,他们用生命谱就了马兰精神的壮歌。

林俊德,就是这壮歌中的壮烈一曲。那天,在马兰展馆里我看到了他在生命最后弥留之际的一段电视录像,感动得泪水滚动。他清瘦的面孔,鼻腔里插着管子,嘴巴上戴着氧气罩子,胸前摆动着监测的线路,头顶上方悬着几个吊瓶,而他的面前却是立着电脑的桌子,他吃力地张开眼睛注视着电脑,颤抖的手在操纵着鼠标。他说,我没有多少时间了,最要紧的是把这些资料整理好留下来,它比我的生命还宝贵还重要!于是,他不顾家人和医生阻拦,一次次坐起来,一次次又倒下去,他用坚韧和顽强诠释了一个军人的精神与意志,诠释了一个科学家对祖国的责任与奉献。为了表彰和弘扬这位将军和院士的业绩,党和国家给予了他崇高荣誉,还评他为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那段颁奖词这样写道: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像林俊德这样的忠诚战士,在这马兰基地还有许许多多,他们完全以组织需要为令,以戈壁大漠为家,以献身国防为荣,以艰苦奋斗为乐,不图名不图利,甘愿付出,无怨无悔,把才智和人生都献给了他们钟爱的事业。那句朴实闪光的语言,就是最好的概括: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他们说,这就是马兰精神!

在漫漫戈壁上,在座座军营里,在张张展板中,到处都能看到这两行赫然醒目的大字,瞅着它,品味它,我们听到许多动人的故事。

那是展馆里载满的马兰峥嵘岁月史。马兰,一个神秘的地方,也是令世界震惊的地方。六十多年前,毛主席和党中央作出战略决策——中国也要有自己的原子弹。于是,共和国的军事科研精英们和这些军人们,从四面八方集结而来,风餐露宿,白手起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终于创造了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中国奇迹:先后在这大漠成功完成了40多次核试验。据载,从原子弹到氢弹的研制与试验,英国用了4年多时间,苏联用了6年多时间,美国用了7年多时间,法国用了8年多时间,而我国仅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足以看出中国人的志气和智慧,看出中国军人超常的努力与非凡的能力。那段1964年罗布泊欢欣雀跃喜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画面,让我们每个考察者无不动容,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再熟悉不过的动人情景之中,那个画面永远定格在我们中国人的记忆里。

那是“夫妻树”下,一对军人夫妻不期而遇。原来,这对夫妻在离开家里的时候,都没有告知对方去哪里,只说是因公而要出差,然而,在基地车站的大树下,他们却巧合相遇,这时,他们才明白都是为了一个任务而来,他们相视而笑了。为了遵守纪律保守秘密,夫妻之间守口如瓶都能至此,可见马兰军人心中的忠诚。后来基地为了弘扬这种精神把该树称为了“夫妻树”。其实,像这样的故事在马兰比比皆是,不少科研专家和军事人员应需要来这戈壁大漠从不对外吐露半点情况,就连家人也说不清他们身在何方,只知通讯信箱,这些同志完全置家庭于不顾,远离家人亲友,献身戈壁,献出年华,甚至献出生命。如果没有精神支撑,这些显然难以做到。

那是罗布泊的一个孤独井站,一名老兵居然在此看守了13年井房。当了13年兵,看了13年井房,13年守井从未离开过,就连新年春节也是孑身一人在此度过。哪里出了故障,他就出现在哪里,为了排险抢修,他不顾一切,再苦再累也不叫难。一次春节前夕,老井的地下水管迸裂,他纵身跳了下去,用身体堵住了水口,抢险人员赶到时,他已冻得全身发紫,看到战友只是憨厚一笑。问他还愿不愿意继续服役,他说,当兵守井无怨无悔,如果部队需要他还愿意守下去。慰问他的首长感动得眼里闪出了泪花。

那是中巴上为我们担任讲解的一位青年军官,他洋溢青春的脸庞留给了我炽热的记忆。从我们上车到去每个站点参观,从抵达马兰招待所到去罗布泊的博斯登湖,他几乎没闲着,一直在给我们介绍马兰那些鲜为人知的情况,绘声绘色地讲着马兰军人的那些故事,从中看出了他对马兰的浓浓情结,看出了一个年轻军人乐于献身国防勇于建功立业的理想情怀,让人感受到了马兰军人身上澎湃的一种热情和激情。他说,不久他要把未婚妻接过来同他一起在这块热土上去生活去奋斗。我们一车人被他的精神状态感染了,我们情不自禁地为他鼓起了掌。掌声中,我知道了他是黑龙江人,是从五大连池这片黑土地上走出来的一位优秀学子,我把赞赏的目光和语言都投给了这位年轻人,我为有这样的家乡青年感到骄傲欣慰。

马兰,就是这样一个有着述说不尽故事而且让人感奋不已的地方。那一行行高大茁壮的白杨,见证着马兰军人多年以来默默的坚守,他们从来没因萧条孤寂而困顿惆怅,没因艰辛困苦而叫难低头,相反他们的生活与生命中充满了昂扬与蓬勃,充满了奋进与奋斗,他们就像钢打铁铸一般,毫不动摇地伫立在这大漠戈壁上,放射出生命与理想的璀璨。正是这钢铁之躯铸就了钢铁长城,保障了我们祖国昌盛和安宁!

(编辑:杨铭  责编:晁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