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起!探寻北靠山村省内首家村级纪念馆
  来源:黑龙江日报客户端  作者:记者 张长虹 见习记者 孙铭阳
2019-07-15 12:15:57

“抬车送粮”“夜袭汤原”故事家喻户晓

探寻北靠山村省内首家村级纪念馆

demo.jpg

北靠山村历史纪念馆详尽展示了北靠山村的历史渊源、抗联事迹和发展历程。记者 郭俊峰摄

demo.jpg

记者杨廷制图

纪念,是为了不忘历史。

汤原县北靠山村,正是为了不忘历史,在2016年建起了小小的村史馆。

村级纪念馆,全省这里是第一家。

北靠山村位于汤原县城北8公里,1905年建屯并成为黑龙江东部地区红色抗联发源地之一,“抬车送粮”“夜袭汤原”等故事在这里家喻户晓。

建在村委会办公地的村史馆,展板和藏品涵盖了历史沿革、日本侵略等12项主要内容,详尽展示了北靠山村的历史渊源、抗联事迹和发展历程。

裴志伟,北靠山村党支部书记。他说,你看这个还原北靠山村历史变迁的沙盘,发现啥没有?我们这个村街道房屋都“横平竖直”,村的轮廓边缘都是整整齐齐的。这是日本人当年“归屯并户”留下的印记。

原来,曾经的这里,村民都是依山依水分散而居。南屯有抗联部队的给养都在那里藏着。为了防止老百姓给抗联部队送粮食,日本人要把南屯并进北靠山,南屯的40多户人家一百五六十人坚决不同意,日本人就一把火烧了围子,归屯并户,把村民们驱赶到一起,四周布满铁丝网,出入凭“良民证”,企图断掉村民和抗联部队的联系,然而,北靠山村百姓不屈服,他们还是想方设法将粮食送往密营……

据村妇联主任郭晓娟介绍,那块还原了北靠山村原貌的沙盘,是根据1939年伪满汤原县精细地图和关东军第四独立守备队测量班实测结果制作的,主要介绍北靠山村从三江解禁、汤原建县、开放荒号起到现在行政建制变化。

洒满热血的土地上从不缺少传奇,在北靠山村,东北抗联的足迹依然十分清晰。

村里有两位老人,肖志纯和陈宝昌,他们是专门给抗联部队送情报的,他们晚年都享有政府政策照顾。裴志伟的姨丈人潘兆慧是抗联失散人员,战友都牺牲了。“听家中长辈讲,当年他能在马上拆枪、装枪。”裴志伟说。

在北靠山村,在汤原,在东北抗联大地上,有很多像潘兆慧老人一样,在一次次的战斗中同队伍失散,回家务农默默过完了一生。

在汤原,有个特别的民间组织“抗联后代联谊会”,会员从开始时的9人发展到现在的79人。会长谢伟说,抗联先辈们跟着党扛着枪,浴血奋战,不怕牺牲。作为抗联后代,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就是挖掘更多抗联故事,寻访帮助更多抗联战士的后人。几年来,联谊会帮助了很多家庭生活困难的抗联后人,同他们一起想办法共渡难关。

英雄形象不会因岁月而暗淡,光辉事迹不会因时间而褪色。而今的汤原大地,正将东北抗联精神梳理出抗联文化产品,积极发展红色旅游。

“自建馆以来,我们先后接待参观人数达5万多人次。”裴志伟说,尤其是从2018年开始,我们打造研学之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生慕名而来,其中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师生前来进行假期调研。

裴志伟告诉记者,北靠山村已经建设了1200延长米红色文化浮雕墙,加上村史馆的独特资源,吸引来很多游人参观学习,特别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以来,一天最多时村里要接待十五六个团参观旅游。

近年来,不少慕名而来的人说,他的祖辈也在这一带参加过东北抗联打鬼子的战斗,家里也有珍藏的遗物,想捐给村史馆。现在,北靠山村正计划将村史馆面积扩大,“我们的村史馆,内容越来越丰富,为后人留下些纪念,这是好事,正事。”裴志伟说。

群山环抱,山清水秀,绿树掩映下红瓦黄砖的北靠山村正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