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式”避险?非也~
  来源:震知卓见
2018-10-12 11:53:55

(本文由黑龙江省科协与黑龙江日报客户端联合发布)

最近,这个6岁的帅气小朋友火了,因为他在云南墨江5.9级地震中,做出了被媒体誉为“教科书式”的避险动作。

demo.jpg

但是......

这“教科书式”的避险动作,真的有一点美中不足。

先来回顾一下

9月8日,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发生5.9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墨江15个乡镇、临沧、玉溪、昆明均有震感。地震发生时,6岁的曹洋小朋友正坐在沙发上,屋内天花板掉落。小曹洋迅速跑到墙角,躲在冰箱和角柜之间,等待安全后才逃出房间。

小编认为,曹洋小朋友的避险方式有优点、也有缺点,并不能称得上“教科书式”的避险。

赞赞赞

地震来了我不慌,先躲,再跑

遇到危险掉头跑开,是我们烙在骨子里的意识。但遇到地震,在房屋质量合格的情况下,着急忙慌的跑出去绝对不是上策。

首先在晃动中走路极易摔倒,很有可能“欲速则不达”;其次我们国家执行的建筑抗震设防的理念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在这种情况下,最容易伤害我们的反而是室内外高处掉落的物体,如室内的天花板吊顶、灯饰、窗户玻璃、镜框、钟表,室外的广告灯箱、玻璃幕墙及外挂装饰材料等。

demo.jpg

视频里也有这样的镜头,至少5块天花板吊顶在晃动中掉落。小朋友在躲避前差一点被两块天花板砸中。

demo.jpg

可以想象一下,东西晃动中噼里啪啦往下掉,人跌跌撞撞的往外跑,实在太过危险。所以我们推荐,在地震时一定先躲避起来,震后再有秩序地迅速撤离。

demo.jpg

曹洋小朋友就是先躲后撤,在晃动停止后迅速撤离。

所以,在这一定要为曹洋小朋友的沉着冷静、快速反应点一个大大的赞。

美中不足

躲的位置有隐患

有些朋友认为,小朋友选择躲在墙角是正确的,这种想法源于流传已久的“安全三角区”理论,但其实,如果房子没有发生剧烈的倒塌,也不存在“三角”产生的可能,假如房子真的倒塌了,我们也没有办法预测出哪里的楼板、房梁会掉下来、哪里会产生“三角”。震时单纯选择可能产生三角的地方,就是跟概率女神做赌注。

其实,画面下方结实的木桌是一个较为理想的躲避点,我们一直推荐的避震原则是“伏地、遮挡、手抓牢”。结实的桌子可以提供有效的遮挡,挡住可能伤害到小朋友的物体。

还有点遗憾的是,三角橱旁边的冰箱是一大隐患。

室内书橱、衣橱、冰箱等因为自身底面积小,重心又高,地震中极易滑动甚至倾倒,在地震发生时往往属于不稳定的物体,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在家庭防震措施方面,我们往往会建议将橱柜与墙面钉到一起。

这次比较走运,如果地震再大点,小朋友身边的那个冰箱可能会滑动,甚至倒下,会挤到或砸到小朋友。所以还是尽量远离这些稳定性较差的橱、柜。

震时避险方法从来不是生搬硬套,要掌握有效的原则,结合当下所处环境的特点,做出最优的判断和选择,而这,则需要掌握正确的防震避险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曹洋小朋友事后接受采访说,前两天老师给他们讲过地震知识,让他们在地震时躲在床下或桌子底下。小小年纪,能够很快将老师教授的知识化为实际行动,已经非常了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