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下)
  来源:黑龙江日报客户端
2020-12-04 16:58:13

以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我省理论社科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编(下)

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寻求新机遇

焦方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区域协调发展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有效途径,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新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黑龙江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是东北振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也为我省振兴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

《建议》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区域发展战略进行统筹,在已有的区域重大战略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等基础上,进一步谋划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战略举措。这些举措可以更好解决民生领域的问题、补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的短板、集中力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在新时代、新阶段、新发展格局中轻装上阵。

《建议》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高度推进全国市场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推动区域合作互助、建立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国内市场一体化的形成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发展格局的前提,没有国内统一畅通的一体化市场就没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就无从发挥,经济学上的交易成本和交易费用就会居高不下。

目前我国尽管进行了大力度的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减税降费,但是交易成本仍然比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高出很多,原因就是国内统一要素市场尚未形成,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和行政壁垒,国内大循环不够畅通,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改革还没有到位。

《建议》把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作为改革目标和主要任务,有利于我省工农业产品更加顺利加入国内大循环、卖出好价钱。国家也会继续加强区域合作互助,总结“十三五”规划经验,继续实施对口支援、发达省市与欠发达省市结对子进行互助合作,进一步提升互助合作水平、互助效果,与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支持形成互补效应。

建立区际利益补偿机制是中央在《建议》中的新提法,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新思路,我们要充分研究这个政策的含金量,充分挖掘潜力。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省份差异很大,根据国土空间布局和主体功能区划分,不同区域和省份在国家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是不同的。例如,我省的定位就在于保障国家的“五大”安全,粮食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居基础地位,农业是没有税收的基础产业,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规模经营和专业化、产业化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原粮出售,附加值低,需要国家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对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实施农产品的适当补贴国际上也是允许的、可行的。建立完善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就会使不同区域和省份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系统集成,避免因同质化造成无序竞争,资源错配。

应密切关注我国区域发展的新趋势。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区域发展动力极化现象突出,各种生产要素正在加速向经济圈、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经济带等区域经济增长极集聚,人口流向与生产要素流向基本一致。总体上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应更加明确界定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布局,落实主体功能区分工体系,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五次大的生产力布局调整,“一五”时期的156项工业化建设生产力布局70%以上在北方,东北有54项,黑龙江22项。改革开放后的实施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发生生产力布局重大变化,开始向沿海转移。我省在“十四五”期间,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中的机遇还是集中在“五大”安全方面,国家在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安全,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重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黑土地保护、天然林保护、边疆安全、稳边固边、边民优惠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因此,我们应该贯彻新理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我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突破。

(作者系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黑龙江大学教授)



寻找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

乔 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建议》把构建新发展格局确定为“十四五”时期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之一,并明确提出以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新的战略安排,不仅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的重要战略抉择,而且也是各地区、各省份谋求在新发展阶段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我省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必须抓住这一机遇,利用我省的发展优势和有利条件有效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形成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极。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首要任务和着力点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首要任务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核心在于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在生产方面,要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在分配方面,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使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同步或快于经济增长。在流通方面,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的短板,努力降低流通成本。在消费方面,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我省融入新发展格局的主要着力点

1.适应全面促进消费的新发展格局战略,找准我省满足新消费的优势产业着力点。

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重点是扩大和升级消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是我省寻找产业发展的着力点。我省具有的生态优势,是发展生态产业、提供绿色健康产品的良好基础。我省在“十四五”时期的经济发展中,要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这契合了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消费水平的方向。在发展我省绿色消费方面,要重点在生态产业上下功夫,发展冰雪、消夏旅游经济、健康休闲服务产业,形成信用良好的绿色产品品牌,在新发展格局下的消费增长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增长空间。

2.适应拓展投资空间的新发展格局战略,找到我省优化投资结构的新着力点。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必须把握优化投资结构这一新方向。

(1)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的短板,是我省扩大投资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今年疫情期间,我省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明显加快,一季度,我省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3%,高出全国近15个百分点。正是基于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我省上半年实现了投资的由负转正,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了0.3%,增幅高于全国3.4个百分点。

(2)加快农业领域的投资,是我省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保障。增加农业领域的投资,重点加大农业新基建的投资,为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为发展绿色农业提供重要支撑。同样在今年疫情期间,我省农业领域的投资呈井喷式增长,上半年,第一产业投资增长93.9%,呈现出农业投资的良好势头。我省在农业领域投资的基本方向是,在进一步巩固水利设施投资的基础上,加大农业新基建的投资。

3.适应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找寻我省联结国内外循环的新路径。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种新的对外开放战略。实现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有效协调,增加优质产品进口,以强大的国内市场重塑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我省与俄罗斯接壤的地缘特征,有利于在拓展中俄经济双循环方面找到更多的机会。不断扩大的国内大市场,会吸引更多的俄罗斯优质产品进入国内。我省要利用地缘优势当好这个中介,积极拓展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直接将俄罗斯的优质产品引到国内,或通过转化使更多符合国内需求的俄罗斯产品进入国内大市场。

落实我省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点的主要对策

在对接国内扩大的消费市场上做好绿色生态经济这篇大文章。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消费绿色化、健康化、安全化趋势,加快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提升我省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实行更加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在推进防护林工程、保护和治理江河湖泊、实施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工程、完善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建设等方面积极作为,争取尽快取得成效,为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上要多方筹措投资资金,还要争取国家支持,以解决我省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报期长和成本高的问题。我省经济发展需要在优势资源开发上做文章。我省优势资源分布比较分散的特点需要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相连接。我省建设基础设施成本高、收益低的特点又制约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成为我省落实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这一着力点的重要工作。

在加快农业领域投资上要积极引进大网络平台,并发挥我省科技资源优势,做好配套技术支持,实现我省在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上的长短结合,既克服了我省网络平台建设的短处,又发挥了我省科技优势的长处,是一个可以积极努力的方向。

在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方面,最应该尝试的是,争取国家对我省因地理位置引起的流通成本高进行直接补贴的政策支持。通过降低流通成本,可以留住并引进更多企业在我省进行各种优势资源的开发和加工,解决我省长期受困于产业延长困难的难题。

(作者系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黑龙江大学教授)


党的全面领导是高质量发展根本保证

王树春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围绕如何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从而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进行了深刻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党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繁重任务,必须保证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有效落实,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到统畴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各个方面,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确保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集中统一领导

充分认识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领导的重大意义。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长期历史实践中确立的重大政治原则。面对百年未遇之世界大变局和国内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只有坚持党的核心领导才能行稳致远。

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党对经济社会的集中统一领导。一是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党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落实。如中央全会每五年对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系统部署;中央政治局和常委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要进行分析研究和作出决策;中改委、中财委和中央决策议事机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等,以及按照中央要求各地党委围绕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行研究部署,形成制度机制。二是建立完善党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具体制度。如健全完善上下贯通和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重大问题向中央报告制度,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督查考核制度等。

形成激发调动地方基层积极性创造性的良性机制。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权责关系,构建从中央到地方和基层各级机构政令统一、运行通畅、充满活力的工作体系。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提高党的政治建设水平。要深刻认识“两个维护”是党的领导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要坚决做到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批示和中央决策部署闻令而动、令行禁止;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向性原则性问题要自觉向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中央的决策部署看齐。自觉抵制在这方面的不良倾向。

强化新时代思想引领,在科学思想能动指导实战上见成效。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使之成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深刻总结和运用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把握党的建设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准确把握选人用人科学标准,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强化“重品行”导向,引领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重才干”导向,引领干部适应新阶段新要求,不断提高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本领;强化“重担当”导向,引领干部敢担当、善作为,切实肩负人民的重托;强化“重实绩”导向,引领干部求真务实。

坚持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夯实执政深厚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持续纠治四风,为基层减负;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一体推进反腐败斗争,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全面提高各级干部推动发展能力

着力提高面对复杂形势的应变能力。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着力提高整体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着力提高化解各种重大风险能力。密切关注可能迟滞甚至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重大风险,综合研判,统筹谋划,有力应对,也要对具体风险增强预判性,防患于未然。

着力提高面对外部压力敢于碰硬善于斗争能力。清醒认识前进道路上进行伟大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既要勇于斗争,又要讲究斗争艺术。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教授】



统筹发展和安全融入新发展格局

王 刚

黑龙江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统筹发展和安全,自觉全面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以“统筹发展和安全”为主导融入新发展格局,是我省“十四五”时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的根本遵循和重中之重。

坚持以统筹发展和安全为主导融入新发展格局

值此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关口和时代进程,我国安全发展面临重大风险和挑战。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宏伟进程中,在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入“好不好”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

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工业强省、农业强省、科教强省、生态强省、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加快建成“六个强省”,才能重塑环境、重振雄风,才能筑牢安全之基更好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政治责任,进而形成对国家重大安全战略的坚强支撑。以统筹推动“六个强省”建设和强力保障国家“五大安全”为主导,统领带动“十大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自觉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

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十四五”时期,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一是持续推动强省建设。“六个强省”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完备科学、时代特征鲜明和实践检验有效的强省建设战略体系,是实现龙江振兴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和任务书。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和国内统一大市场的要求,将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合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契合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六个强省”建设,打造提升为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龙江特色的区域开放经济循环体系。

二是聚焦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提升龙江优质供给能力。将科教强省建设作为创新驱动主引擎,培育激发工业、农业、文化、旅游和生态经济新动能。将数字经济发展作为加速器,加快推动一二三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增强产业弹性韧性和供给对需求的适配性。将哈尔滨新区和自贸区培育为增长极,辐射带动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形成以省会城市为龙头的协调发展新格局。将留住吸引使用好各类人才作为优先项,使中心城市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

三是强化工业强省建设在“六个强省”建设中的支柱地位和带动能力。我省振兴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在工业,潜力也在工业,希望还在工业,突破口更在工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既抓显绩、也抓潜绩,以工业强省建设牵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引领带动其他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

坚持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

坚持系统观念,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畅通安全与发展循环,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服务国家重大安全战略需求,不负习近平总书记重托。

一是履行好维护国家 “五大安全”政治责任。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尤其是粮食、能源、产业安全等领域的潜在风险问题,龙江人需要将新时代坚定维护好国家“五大安全”,构筑成保障国家粮食和能源等涉及国计民生战略供需平衡的一方坚实基础。

二是用好维护国家 “五大安全”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充分挖掘利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战略赋能带来的重大机遇,强化改革和政策集成。保障国家安全不仅是地方的政治责任,也会带来制度创新和政策赋能的红利,切忌将保障国家安全停留在口头纸面上,更不能将其仅仅理解为就是一味为国家做奉献。统筹协同提升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产业安全与粮食安全、产业安全与国防安全等局部安全间的相互支撑能力,提高安全综合保障能力。

三是聚焦突出问题补短板强弱项。在安全体系中粮食安全居于战略基础地位,而保障粮食安全又需要以农业现代化作为重要支撑。我省在全国粮食主产区中已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但“排头兵”的基础还不牢固,比如农产品加工业还有更大提升空间,地多粮多而农民还不够富裕,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强,黑土地等农业资源保护利用仍然有薄弱环节。这些突出问题在“十四五”时期应得到有效破解,促进农产品从产量、商品量、调出量等规模优势实现农业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综合优势相统一,跨入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位置。

(作者系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黑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