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汉字背后的深厚文化内涵
  来源:黑龙江日报客户端  作者:周鑫
2019-06-25 16:32:13

demo.jpg

《汉字里的中国》

王紫微 王木民华 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文字,它的产生和演变体现了先民的智慧和思维方式,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象征元素,也是中国人最显著的一张名片。在悠久的历史传承中,汉字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不断丰富、深化,借助汉字,我们可以窥见中华大地上的时空变迁,体会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内在魅力。

《汉字里的中国》一书旨在通过汉字这条文化命脉,回顾汉字演变的历史、探求文字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全书分别从天地自然、操行修养、社会民生、宗教文化、物质文明五个方面挑选最具代表性的汉字加以说明和阐释,以汉字为纲、文化为体,把数千年的文化内涵用一个个汉字做个简单的归纳,力求向读者展现一幅中国历史文化的生动图景。本书还为每个汉字编配了精美插图,让读者在领略厚重的汉字文化的同时,能够置身于一种审美体验中,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国家的历史和民族传统。

“山”是一个象形字,像三座山峰并立之形,早期的象形文字画出了山峰的轮廓,后期逐渐简化,只有中间的山峰还保留轮廓,两边的山峰则演化为线条。这个特点一直延续到隶书中,到了楷书进一步简化,中间的山峰也只用一竖笔表示,就是我们今天常用的“山”字了。同“山”字形义相近的还有一个“丘”字,甲骨文中的“丘”字是两座小山峰,“丘”表示比山小的丘陵。

人们常造出“山”旁的形声字来表示山名,如“岱”(即泰山)、“嶷”(九嶷山)等。有趣的是,人们也会给一些原本不含有“山”旁的表示山名的字添加或更换“山”旁,比如华山的“华”字,繁体写作“華”,《说文解字》中就收有“崋”字,把“華”字上面的“艹”旁换成了“山”旁,专门表示华山。再如峨眉,最初是写作“蛾眉”的,后来人们把“蛾”字的“虫”旁改为“山”旁,新造了“峨”字,就成了“峨眉”了;甚至还有种写法,就是给“眉”字也添加“山”旁,写作“峨嵋”的。再如昆仑,繁体写作“昆侖”,古书中也常有“崑崙”的写法。

在中国人心目中,山不仅是一处地标、一种风景,更是一个灵魂栖居的家园。山象征着悠远、淡泊、心无挂碍,象征着与世俗社会相对的隐逸生活。古人吟诗作画,常以“山居”为题,即传山居是生活方式,也是生活态度。与山为友,与山同在,这就是中国人对山的感情。

“水”和“山”一样,也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象,所不同者,山是沉静的,水则是流动的,所以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是仁爱的化身,平静稳定,宽厚包容;“水”是智慧的化身,审时度势,善于变通,反应敏捷,不拘一格。

道家对“水”同样推崇备至。《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句名言的意思是,“善”的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无色无味,随遇而安,泽被万物却不争名利,处于微末之地却最接近“道”的真谛。在《老子》看来,物极必反,水既是自然界中最柔弱的东西——避高趋下、无根无形,也是最坚强的东西——无孔不入、水滴石穿。没有容纳、忍让、放低姿态,就没有凝聚、奔流、厚积薄发。

中国境内许多自然名胜的形成都得益于水的作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钟灵毓秀的桂林山水、绵延壮阔的长江三峡,还有大量冲积平原和河流三角洲。水的神奇之处就在于,短时间里它显得柔弱无形,可以随着外在力量随意变化,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你会发现,最终不是自然改变了水的形态,而是水塑造了自然的模样。

中国古人以天地为庐,与自然为友,透过汉字里的天圆地方、四季流转、阴阳互补、五行生克,你能体验到本朴生命的灵动。

编辑:肖笛 责编:赵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