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杨林乡:党建引领闯出产业扶贫路
  来源:黑龙江日报客户端  作者:白铭波 王博文 王烁 记者 韩丽平
2020-09-20 23:50:26

demo.jpg

杨林乡农业“玉米大豆间作”鸟瞰。

九月的呼兰大地,田野一望无际。望着即将收获的庄稼,哈尔滨市呼兰区杨林乡281户贫困户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年初以来,呼兰区杨林乡党委政府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发展集体经济,引进实践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新技术,为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给全区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引进新技术 孕育新生机

据了解,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杨林乡把培植发展产业作为重中之重,立足域内旱田较多实际,引进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新技术,大力提高大豆、玉米亩产产量和产品质量。

所谓“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即4垄玉米+8垄大豆+4垄玉米,玉米占地三分之一,进行超高密植,每亩种植10000株,相当于一公顷的产量;大豆占地三分之二,稀植通透,玉米产量与普通大田玉米产量持平,大豆稳定高产。玉米大豆同时机播,错时机收。一亩土地、两种作物、双倍收入。实施“带状复合种植”,大豆面积大幅增加,而大豆收获后,其残留的枯枝枯叶以及土壤中的根瘤菌是培肥地力非常优质的有机物料。

新技能推行,群众如何能信服?杨林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政策引导、组织协调、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在全乡8个村分别成立了以村集体牵头组织、村支部书记带头领办的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将各村贫困户纳入其中,贫困户带地入社,注入专项扶贫资金发展经营。由乡党委统一主导,各村党支部具体实施,农户积极参与,形成了以“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农户(含贫困户)+龙头企业”的产业发展模式。

demo.jpg

杨林乡乡村两级领导田间察看农作物生长情况。

2020年,全乡入社农户378户,其中贫困户281户,玉米大豆间作面积7000亩,每公顷预计增收3000-5000元,全乡保底增收150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创新合作模式提质增效

看准了技术,如何实施成了关键。杨林乡各扶贫合作社经营由党委牵头管理,统一整合资源,相互弥补经验,实行“四统一”的合作管理模式。

即统一资金,杨林乡积极争取扶贫专项资金240万元,将扶贫资金注入各村集体,村集体将资金投入到扶贫合作社发展农业种植,扶贫合作社当年粮食收获后,归还扶贫资金,按比例村集体、贫困户进行收益分配;统一土地整合,基于全乡入社7000亩分散的土地面积,乡党委、政府、各合作社千方百计对扶贫合作社社员土地予以调换,调换面积近5000亩,形成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统一种子化肥,各合作社玉米、大豆兼作的种子、化肥,党委统一指导,厂家直销整体采购,为提高粮食作物增收奠定了基础,预计每亩粮食增收200余元;统一技术指导,乡党委政府组织哈尔滨赛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家对玉米、大豆兼作模式进行全程技术指导,保证稳产高产。

此外,在该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各合作社还建立了规范化的规章制度,设置了理事、监事机构,推选了理事长、副理事长、监督理事等相关人员,提升管理质效。

科学管理村民共享产业成果

如今,杨林乡通过村集体牵头组织、村支部书记带头领办的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组织模式,有效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特别是通过建立科学利益分配机制,将农民受益与劳动挂钩,农户除按股分红外,还计算务工收入。

据了解,目前全乡281户贫困户可享受区扶贫政策性资金保底分红,即享受2次分红。通过指导各合作社建立种植风险保障机制,各合作社在利润中抽取一定比例建立风险公积金,应对重大风险,并协调保险机构购买大灾险,保证农民基本收入保障。

与此同时,村集体将扶贫产业专项资金注入合作社享有一定比例的分红。初步估计,全乡8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均超过10万元。而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用于公益事业和民生改善,让全乡8234户、28566人村民共享产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