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二院多学科联合救治消化道大出血患者
  来源:黑龙江日报客户端  作者:李华虹 曹玥 记者车轮
2018-02-13 15:15:33

今年48岁的张先生刚刚经历了人生一个大坎儿,半个月前因为消化道大出血他被送到哈医大二院就诊,然而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止血救治,出血情况丝毫没有好转,此时张先生命悬一线,只剩下开腹手术这一条路可选,但是出血部位不明,他身体状况极差,手术风险非常高。最终在家属的信任下,哈医大二院多学科联合用精湛的医术将张先生从鬼门关中成功抢了回来。

消化道出血5天不止 出血原因成谜

家住佳木斯,今年48岁的张先生半个月前,没有任何征兆地开始大量便血,在当地医院难以确诊,连夜来到哈医大二院消化内科。通过应用止血药物、输血等抢救措施,张先生的生命体征初步稳定。但经过胃镜和肠镜检查都没有发现准确的出血位置,虽然腹部CT发现在胰腺下缘有直径约5cm腹膜后肿物,但是否是出血的原因并不清楚。经过介入科和普外科的会诊,认为小肠出血的可能性大,介入治疗难以止血,而且有导致肠道坏死的可能,所以不建议进行介入治疗;而且张先生的身体情况也难以承受剖腹探查手术。看着病床上虚弱的张先生,家人的心揪在了一起。入院三天后,又传来了一个噩耗,张先生因大量便血出现了休克,被转送到ICU(D区)进行抢救。

进入ICU后的一分一秒都是煎熬,家人们盼望着能传来好消息,但是出血量越来越大,在大量快速输血的情况下,张先生的血红蛋白几乎测不出,随时可能死于失血性休克,一次次的病危通知让家人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助。真的没有办法能救他了吗?

多学科紧密配合将“夹缝”中的肿瘤切除 

手术探查是唯一的机会,但是希望渺茫。普外科二病房(胃肠外科)主任邹小明教授将术中的风险如实告知患者家属。张先生的家人们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同意进行手术开腹探查。在麻醉医生严密的监测和配合下,手术开始了。

术中发现腹腔脏器广泛水肿,小肠的肿胀尤其明显,胃内、小肠内、结肠内大量积血,通过小心谨慎地探查,最终在十二指肠水平段与升段之间发现了一个直径5cm肿瘤,十二指肠间质瘤出血,出血原因终于被找到。

但此时又一个难题出现在医生面前,经过初步游离,发现肿瘤恰好镶嵌在肠系膜上血管与肠系膜下静脉的夹角之间,由于肿物与血管紧紧粘连在一起,而且肿瘤的侧枝血管异常丰富,游离非常困难,稍有不慎就会将血管或者肿瘤弄破,血管破裂会引发大出血,肿瘤破裂会导致术后肿瘤在短时间内就会发生复发或转移。因此,胃肠外科和血管外科医生一同合作,像蚂蚁啃骨头一样,将通向肿瘤的大大小小几十根血管一一结扎切断,连同肿瘤周围的部分十二指肠、小肠终于一起被完整的切除了,看着像麻团一样密密麻麻布满了结扎线的肿瘤,医护人员心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手术顺利完成了,张先生转回ICU(D区),然而患者并没有完全转危为安,接下来仍然有两个难题摆在家属和医护人员面前,一个是由于大量出血,患者的小肠严重肿胀,小肠断端肿得像水铃铛一样,虽然重建了消化道,可是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可能性极大;另一个是患者术前术后共输注红细胞加血浆超过一万毫升,相当于为全身换了两次血,内环境严重紊乱,加上长时间处于休克状态,术后能不能顺利苏醒还是个未知数。

ICU(D区)主任王洪亮教授带领科室人员经过两天一系列的支持治疗,张先生终于醒了过来,家属和医护人员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容。又经过两周左右的治疗,张先生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邹小明介绍,此例手术难度非常大,步步惊心,是在麻醉科、血管外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密切配合下才得以顺利完成。他强调,近几年,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发生于胃肠道系统的间质来源的肿瘤,这种肿瘤多发生于胃肠壁内,其种类繁多,形态复杂,但它不是癌,是一类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随着肿瘤的生长,其恶性程度也逐渐增加,如果治疗不当,同样危及患者的生命。

专家提醒,早期胃肠道间质瘤体积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很多患者的肿瘤是在常规体检时偶然发现的。随着瘤体的增大,病人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腹部肿块、腹胀、腹痛、黑便和贫血,但这些症状也多为非特异性,容易和大肠癌、胃癌、胃溃疡等混淆,这就导致病人往往不能及时诊治。所以,人们要加强体检意识,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据悉,哈医大二院开设了我省首个“胃肠道间质瘤”专科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