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振兴乡村的过程中留住乡愁
  来源:黑龙江日报客户端  作者:张春敏
2018-05-22 15:26:42

demo.jpg

《王金庄调查》 王彦林 新华出版社

中国是一个具有浓厚“根文化”情结的国家,所谓叶落归根,乡愁从来都是我们心底难以抹去的情怀。时光流逝,历史变迁,乡愁从抽象的情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成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表达。王彦林等撰写的《王金庄调查》一书从村庄、农户和农民的不同层面描述了王金庄的历史传承和新农村建设,诠释了“留住乡愁,振兴乡村”的深刻内涵。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近6亿中国农村人口擘画了宏伟而美好的蓝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从新农村建设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到个体情感的释放,都能找到让乡愁安放的意义存在和价值空间。

农业,是留住乡愁的文化依归。民以食为天。实现乡村振兴,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业丰则基础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在《王金庄调查》一书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梯田文化的魅力,但也提到了农业发展的普遍问题。比如,许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在为城市经济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导致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出现抛荒现象,造成农村土地资源浪费。目前,互联网+农业、生态农业、智力+特色农业等不同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为农业的不断强大注入了无限力量。要促进农业发展,就要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探索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

农村,是留住乡愁的有形载体。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中国人历来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家乡。迫不得已背井离乡时,跪地磕头洒热泪,一抔黄土是乡愁。西风东渐日盛,传统渐行渐远,但乡愁仍然是心头难以抹去的底色。带着乡愁还乡,首要的是农村还在,家乡还在。无论走到哪里,家乡才是自己的根。实现乡村振兴,就要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精神家园,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振兴乡村并非一日之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王金庄调查》这本书认为,乡村应注重发展农业,尊重农业发展规律,借助现代化的手段,让农业发展更加多元化;留住传统文化,尊重农村固有习俗,在保留原汁原味乡村文化基础上,让农村旧貌换新颜。乡村不该只有乡愁,相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一个令人振奋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新乡村和新图景将逐步在人们眼前完美呈现。愿我们的乡村,留得住乡愁,留得住美好。

编辑:肖笛 责编:赵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