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少开药”医院的发展之路
  来源:黑龙江日报客户端  作者:见习记者吴玉玺 本报记者朱彤
2018-09-03 13:24:50

杨大娘因心脏老毛病每年都在青冈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而就在前几天杨大娘治疗结束算下账,总共4800元的费用,医药费用才1400多元。而在前些年,杨大娘每年住院光药费就要近3800元,仅药费一项就省了2400多元,总费用也比以前少花了2000多元。杨大娘说:医院没给开多少药,而增加了一些辅助治疗手段,治疗效果比以前都好。

这就是青冈县人民医院“少开药、精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从2014年开始,医院下大力气实现“医药分开”,成功运用了“堵”和“引”的策略,即用强有力的管理、督查制度,遏制了“大处方”“医生乱开药”乱象。同时通过建立新的医疗服务收费、评价体系,让医院通过优质、优价服务换来的“阳光收入”增加。目前,医院药占比和百元医疗收入耗材费连续2年控制在22.23%和16.58%元的较低范围内。医院也成为全省县级公立医院推行综合改革的佼佼者。

“医药分开”:大背景下的艰难选择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推进,怎样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已经成了改革的宗旨之一。而国家随之颁布、推行的“医保控费”“药品零差价”“器材零差价”等多项政策,矛头也直指公立医院,目的就是逐步让医院实现“医药分开”,医疗回归本源。

“施行‘医药分开’,对许多医院来说是个艰难的选择,因为几十年的‘以药养医’的惯性,让医院很难适应。”该医院的高忠林院长介绍:既然国家政策已经给医院发展勾画了一条正确的路径,那么医院就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即使这个过程很艰辛甚至痛苦。

“这里所说的艰辛和痛苦,就包括医院因此减少的收入,以及一些医务人员的‘隐性收入’。但我们还是决定彻底改,而且起步时间早早定在了2014年。”高忠林院长对此颇为自豪。

筑牢“机制墙”阻断“医、药”联系

据介绍,医院要彻底推行“医药分开”,让“药占比”大幅下降,离不开严格的管理、督查制度。青冈县人民医院为此经过深入、细致研究,专门出台了十几项规章,从药品准入到医生开药的各个环节进行专门管控。

这其中就包括在医护人员眼中比较“苛刻”的“处方点评”、约谈当事人和处罚制度等。高忠林院长介绍:“处方点评”可以让当事医生“红红脸”,而“约谈制度”就是让当事人“出出汗”,而处罚制度就是让人“下不为例”。

据介绍,医院还实施了许多措施,保证逐步实现“医药分开”。其中包括:为了在源头就对“大处方”进行有效约束,国家规定范围内35种抗菌素类药物,医院只允许进29种;施行门诊开放式用药,患者可以自行院外购买药品;鼓励使用价格较低的基本药物,使用比率不低于20%;医院清理了14种“可能产生厂家促销”的药品、耗材。

所有这些措施就如同为医院建立了一堵“制度墙”,有效遏制了“大处方”“医生乱开药”现象的发生。据统计,2017年医院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分别比2014年下降了8.6%和6.9%。

“精服务”增加员工“阳光收入”

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让医院回归公益,但同时还要保证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所以制度约束是一方面,怎样让医护人员实现多劳多得,才能真正让他们彻底摒弃“大处方”“乱开药”。

据介绍,青冈县人民医院在实施“医药分开”,筑牢“制度墙”的同时,在国家允许范围内,对十几种医疗服务实行了“提质提价”,并把对医护人员的绩效评价重心,转到考核服务质量和数量上。据了解,推行改革以来,医院的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得到体现,收入水平逐步提高,2016年和2017年医务人员年均工资分别增加了9780元和11377元。

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后,医院收支结构进一步优化。在降低药占比的同时,医疗服务性收入从2014年的1165.6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2536.3万元,医疗服务性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同时,医院服务量和总体收入连年攀升,目前每年服务量超过20万人次,总收入也维持到较为合理的水平,医院发展潜力得到极大的提升。